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汇总 > 南粤优美家风 > 家规家训 >正文

江门陈白沙:理学巨擘 垂训后世

来源:南粤清风网     日期:2016-04-01 10:43:48    

  陈白沙简介

  陈献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病夫、冈州病夫、黄云老人,紫水归人,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因世居白沙村,世人称之为“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去世后从祀孔庙,成为岭南地区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有“圣代真儒”、“岭南一人”之美誉。

  白沙先生继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开创明儒心学之先河,以“自然为宗”,“澄心悟道”,“以道为本,道通于物”,“学贵自得”,“学贵知疑”等哲学思想,开创了“江门学派”。其学术成就“昭在当时”、“垂于后世”,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心学,促进了明至清初学术思想的繁荣。

  陈白沙祠简介

  陈白沙祠在明万历二年(1574)由朝廷诏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建成。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座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排列在纵轴线上,共四进深,由祠门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1979年,陈白沙祠及其前方的木石牌楼(贞节牌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陈白沙祠原址基础上,建成陈白沙纪念馆,由江门市博物馆管理,以加强对陈白沙祠的保护及开展对陈白沙先生思想的研究工作。

  家训摘编

  陈白沙作为明代杰出的教育家,其门下有众多杰出学术,如宰相梁储、尚书湛若水等代表人物。陈白沙一生作诗1000多首,擅长诗教,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诗词。《戒懒文》这首诗,就是陈白沙为规劝弟子及家族子弟要珍惜时光,勤奋做人、做事、学习而作。在诗篇中,陈白沙通过举正面例子,赞扬了古人的勤学苦学,是成就事业的必经之道;又通过反面例子,剖析了懒惰懈怠造成的恶果。通过正反两面的生动举例,淋漓尽致地告诫了学生,勤与懒对人生事业的影响。

  《戒懒文》

  大舜(shùn)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

  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yìn)能囊(náng)萤。

  韩愈焚膏(gāo)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

  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

  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

  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贴向座右为警诫。

  [释文]

  舜每天在鸡鸣时就起来为帮别人而做好事了。

  周公为了接待天下有才之士,有时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

  孔子在思考学问时,到了深夜仍不睡觉。

  圣贤之人能成就事业靠的就是勤奋。

  曾经听说一个叫匡衡的人,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灯光来照明读书。

  又听说一个叫车胤的人,用布袋装着捕捉来的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

  韩愈不断燃点灯油夜以继日地读书,孙康不顾寒冷而借助白雪反射之光来读书。

  从来没听过有因为懒惰而留名青史的人。

  懒惰了如何让自己知道,让我详细说:

  上官懒惰,则被下属欺骗。

  将军懒惰,则遭士卒背离。

  母亲懒惰,孩子就会喊冷。

  丈夫懒惰,妻子就会哭说挨饿。

  猫懒惰了,老鼠就不跑了。

  狗懒惰了,盗贼就不用再猜疑。

  仔细查看世间万物,懒惰是危害最严重。

  所有弟子听从教训,(做事情)要日积月累,不能懒惰懈怠。

  拿起笔来从头写一遍,贴在座位右方以用来提醒告诫。

  现代意义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戒懒文》通过真实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懂得了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尽管诗作的初衷是教导学生学习,但同样适合我们每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公民。只有珍惜时光,勤奋工作,坚守岗位本职,一步一个脚印,不懈怠,才能实现复兴中华民族腾飞之梦,这也符合时下党所倡导的“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由此可见,只要是优秀传统文化,历经百年,也能适用于当代。

  陈白沙弟子代表

  湛若水(1466年-1560年),字元明,号甘泉,时称甘泉先生,增城(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甘泉精舍(甘泉书院前身)创建人。湛若水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二甲进士,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1],封太子少保,卒谥文简。其为陈献章之后,岭南学派的主要领导人,“天下靡然从之,号阳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广宗,而王阳明早逝,甘泉独以高寿作人,学者慕风而至,得以及门为庆幸。”

  梁储(1451-1527年),字叔厚,号厚斋,别号郁洲居士,顺德人。戊戌会试第一名,传胪二甲第一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谥“文康”,御赐葬祭。为官正派,敢于直谏。

  李承箕(1452-1492年),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师从陈献章,师徒整天登涉山水,史载“白沙与之登临吊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间耳目所闻见,古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日久之后,终有所悟,隐居黄公山。与兄长李承芳,称嘉鱼二李。著有《大崖李先生诗文集》。有子李虔,弘治五年(1492年)在大岩观和真静所读书。

  专家及后人述评

  刘兴邦(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客、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节选自刘兴邦作品《陈白沙之孝道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黄明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白沙津津乐道“自然”与“浩然自得”,追求一种知识学习与道德修养相结合的为学之境。陈白沙虽然重视读书,但他反对依傍门户而死读书,要求学者边读边思,敢于怀疑,不要盲从圣贤和轻信书籍;他十分赞同孟子“乐其道而忘人之势”的思想,认为一个人特别是读书人一定要胸怀“浩然之气”,成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居逆境时绝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奴颜媚骨,损人刺己,处顺境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读书人,即使未能踏人仕途,也应以教为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天下有任大责重而禄位不与者,苟能胜之,则至大至通,无方无体,故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此其分内也。”正是浸润着这种儒家教育精神品格,陈白沙在教育目标上始终标榜一生所愿是学作圣贤。(节选自黄明喜作品《论陈白沙心学教育哲学的特色》)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陈献章的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即他主要不是用论文或语录去宣扬其人生见解,而是常常用诗歌来描述其人生感受与人生理想。我们今天读白沙的诗,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是真正获得了美的享受,而不仅仅是停留于口头。试看下面二首:“拨闷无人致酒瓶,哦诗灯下一郎清。夜深笑拍胡床语,忽乱阶前落叶声。”“迟迟春日满花枝,江上群儿弄影时。渔翁睡足船头坐,笑卷圆荷当酒卮。”前一首以动写静,笑语乱却落叶之声,以显示环境之幽静,并烘托心境之平静。若无审美之情趣与超越之境界,便很难感受到这物我交融的幽深细微之处。后一首写在花香日暖的春景中,群儿尽情地玩耍嬉戏,以致引动了老者的童趣,也“笑卷圆荷当酒卮”了。这天真的情调,简直是天人的境界。明代士人由于官场奔波与理学的桎梏,疲惫木僵的心灵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美了。白沙之所以能感受到这种自然天真之美,不仅仅是他的归隐生涯为他提供了亲融山水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观及其心学理论陶铸了他那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心灵。对此,白沙本人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说:“罗浮之游,乐哉!以彼之有入此之无,融而通之,玩而乐之,是诚可乐也。世之游于山水者皆是也,而卒无此耳目之感:非在外也。由闻见而入者,非固有在内则不能入,而以为在外,自弃孰甚焉。”罗浮之游可以产生“乐”的受用,但世人有那么多游山水者,何以难获此乐?可见此乐非在外而是在内。在白沙看来,“非固有在内则不能入”,主体的审美心灵才是第一位的。可以说白沙是明代倡言主体性灵说的第一人。因此,白沙的学说,白沙的人格,白沙的诗作,无疑为士人朽腐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清风与活力。这便是他当时受到士人欢迎、并在以后的士人中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节选自左东岭作品《内在超越与江门心学的价值取向》)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