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观澜 > 史鉴 >正文

“不讲家规身范,子孙鲜克由礼”

来源:《党风》杂志     日期:2022-10-13 09:15:43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条便开宗明义: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而制定本法。第四条更明确:“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家风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家训,即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告诫。这些告诫或出自身体力行之后的经验之谈,或出自理性思考。家训的功能,龚自珍有句话,叫做“如王者之有条教号令之意”。从辞源上看,“家训”始见于《后汉书·边让传》。蔡邕向何进推荐边让,说他“天授逸才,聪明贤智,髫齓夙孤,不尽家训”。边让生活于东汉末年,离现在有差不多两千年了,那么家训不啻传统文化的一种。

  史上见诸条文的家训,最有名的要以北齐颜之推制订的《颜氏家训》和明朝朱用纯制订的《朱子家训》。颜之推以切身的感受,将自己一生的经历、思想、学识等进行了系统整理,被后人誉为“百代家训之祖”。《朱子家训》不遑多让,被后人尊为“治家之经”。“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以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琅琅上口。

  史上诸多名人治家,大抵都有家训为依托。《新唐书》载,房玄龄“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宋史》中也有不少。《陆九韶传》载,理学大师陆九渊之兄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贵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包拯传》中,包拯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虽未言家训之名,而有家训之实。

  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认为:“迩来士大夫绝不讲家规身范,故子孙鲜克由礼,不旋踵而辱身丧家者多矣。祖父不能对子孙,子孙不能对祖父,皆其身多惭德者也。”由此来看,家训似乎不可或缺。然必欲家训发挥功能,告诫本身诚需发自肺腑,而不能只是单纯的格言警句。警句一类的话,典籍里多得很,如《颜氏家训》所云:“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家训未尝不是如此。

  马克思《资本论》涉及了680多人,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王茂荫。王家的家训着重取与舍的辩证关系:“凡人坏品行损阴骘,都只在财利上,故做人须从取舍上起……看着当下取来虽见为有,不知非灾横祸出而消耗之必且过于所取,须以当下之不取为消将来这横祸,则此心放得下。”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如今廉洁文化建设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拈出的这些,不是也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咀嚼和借鉴吗?(田东江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