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观澜 > 史鉴 >正文

李白三谢不能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22-11-18 07:33:30    

wKinmmN2kFeAWa3lAAF--I2NlOk597.jpg

面对荀媪端来的食物,李白“三谢不能餐”。周盼 画

  诗仙李白豪迈奔放,高蹈旷达,有很多名篇佳句传世,余光中称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洋溢着李白超越众人之上的自信与乐观。

  他的一首《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却体现了独特的情感和风格——“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五松山下住着一位荀姓的农妇,李白借宿她家,“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是夜宿的见闻,田家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一个“苦”字,一个“寒”字,不着一字悲悯,诗人的悲悯情怀却充溢其中。

  荀媪“跪进雕胡饭”,唐人仍旧席地而坐,跪坐是一种常见的姿势。李白吃饭时跪坐在案旁,荀媪将饭端进来时也是跪下身子呈给他,突显出荀媪对李白的尊重。“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做菰米,田家以此为待客之美馔。农家呈给诗人的不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可是已经是农家最好的食物,进一步深化荀媪待李白之诚挚。“月光明素盘”,素盘与明月交辉,皎洁灿烂,诗人由此礼赞荀媪诚以待人、慷慨无私的贤德。“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用的是韩信受漂母之恩而后重金相报的典故,以“漂母”比荀媪,荀媪如漂母为韩信提供饮食一样款待自己,诗人被深深感动,再三拜谢,不忍心享用这一顿美餐。

  和李白并为唐代诗坛双子星的杜甫,关心百姓疾苦,永远为百姓而歌,反映安史之乱的“三吏”“三别”同情人民疾苦,字字椎心泣血。杜甫在《又呈吴郎》中也写了一位老妇人,此诗前四句为“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来到堂前打枣的那位妇人,诗人从来不阻拦她,如果不是无食无儿,生活穷困,她怎么会这样呢?诗人担心她心存恐惧,反而对她格外亲切热情。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一览无余,正如王嗣奭所说:“读此诗见此老菩萨心肠”。

  而李白一直是豪放纵逸、不卑不屈的存在。杜甫说他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说自己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充满着傲视权贵、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在青年时期游历渝州时曾谒见李邕,李邕当时是名闻海内的名士,而李白谒见时不拘俗礼,纵谈王霸,李邕不悦,李白对此不满,临别时写了颇不客气的《上李邕》,称自己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比,表达自己的宏伟抱负,指责李邕“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意思是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可见一斑。而就是这样一位李白,面对一位普通农妇,却是“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一盘普普通通的雕胡饭,让诗人再三拜谢,不忍食用。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形成了民本思想,“敬德保民”的观念世代传承、烛照青史。《尚书》中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代诗仙李白对于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名士权贵不作媚态,而在一位善良、勤劳、朴素的老妇面前却极为谦和,这体现了李白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畏,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芒。(卜海艳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