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首页大图 >正文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特区精神
敢为天下先 勇当“拓荒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日期:2021-12-03 09:13:54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道出了特区精神的真谛。特区精神是什么?源流在何处?在时代的刻画下,有着最深刻的阐释。

  “闯”“创”“干”诠释特区精神真谛

  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是特区精神的首要“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行先试是经济特区的一项重要职责,目的是探索改革开放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先行先试、探路开路,意味着要敢于在明知前面可能是旁人不敢触碰的禁区、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情况错综复杂的难区的情况下,越是艰险越向前。从1979年至1983年关于“经济特区能否在社会主义国家设立”的论战,到1985年至1986年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定位的争论,从1988年“蛇口风波”引发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激烈辩论,到1989年至1992年特区“姓社”还是“姓资”的攻防,特区人面对巨大的争议和挑战,在无经验可鉴、无先路可循的情况下,义无反顾闯禁区、闯盲区、闯难区,硬是“闯”出了特区之路。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特区精神的核心“密码”。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指出“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同样,创新也是经济特区的最本质要求和生命。深圳的发展经历就是力证。一度被外界冠以“山寨王国”“仿冒之都”的深圳,发展成如今的“创客之城”“中国硅谷”,关键在于创新,在于深圳主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埋头苦干是特区精神的内在“品格”。埋头苦干的实质是不搞争论的政治智慧、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视察深圳、珠海等地时,就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又指出“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经济特区的每一份成就,归根结底都是特区人拼出来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在深圳登上国贸大厦53层旋转餐厅后,他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4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闯”“创”“干”的特区精神指引下,经济特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特区精神凝结着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奋斗

  特区精神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孕育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浸润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又在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完善成型,是逐步孕育、产生、发展、成熟的,必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特区精神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牺牲、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换来的,发展到今天,必须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去体悟,以实际行动传承下去、践行下去。

  特区精神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滥觞于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因循守旧、刻舟求剑,必须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杀出了一条血路、创出了一条新路,正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创新。百年前,南湖红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特区精神沿着历史的航向,历经一段段充满激流险滩、惊涛骇浪的改革开放航段,驶出了引领中国振兴图强的一条航线。

  “经济特区”一词,源于“陕甘宁特区”。陕甘宁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边界地区的抗日根据地,首府设于延安,后来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在这里,创立了以坚定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特区精神虽时代不同、背景各异,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相连的,使命是传承的。同一时期,特区精神的重要理论源泉——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无论是经济特区的决策、产生,还是经济特区的探索发展,都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特区精神基本成形于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的建设是特区精神最重要的实践基础,这一时期也是特区精神迅速发展、基本成形的阶段。从将靠近港澳的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到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再到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之路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邓小平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特区精神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办经济特区,邓小平同志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并且在每个关键时刻都给予经济特区建设以方向指引和有力支持,保证了经济特区健康快速发展。

  特区精神成熟定型在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特区也随之迈入新时代,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自贸区(港)、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经开区、保税区、综改区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格局。这一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的根本指引。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坚持和发展经济特区,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回答。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明确经济特区新的战略定位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并系统总结经济特区40年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既有方向指引、思想指导,又有制度保障、路径选择,是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特区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伴相随

  特区精神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特别是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闯”“创”“干”的核心要义相伴相随。

  党的十八大后,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开放路线坚定前行的同时,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啃硬骨头、涉险滩,坚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局面,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览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无处不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贯穿其中。敢于出招,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是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例,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新组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预料”。

  特区精神不仅体现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里,也体现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中。比如,坚持“闯”的精神,敢于“自己给自己动刀子”,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严惩腐败,破除“刑不上大夫”“盛会不打虎”等所谓“规律”;坚持“创”的劲头,秉持创新精神,确立“三个坚持”的反腐败工作原则,形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方略,完善反腐败法治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干”的作风,狠抓作风建设,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中,特区精神也贯穿始终。比如,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纵向上,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横向上,首次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巡视监督全覆盖两个全覆盖,“首次”,正意味着创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先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再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确立国家监委宪法地位,初步建立国家监察体系总体框架,可以说是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经验可鉴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改革路径,这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具体体现。深化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三转”,实行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职能分离、部门分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一体推进三项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是实干精神的具体表现。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