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色香味形意养”俱全的“精神大餐”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论断,犹如品尝一道“色香味形意养”俱全的“精神大餐”,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心灵受到震撼和启迪,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始终如一的历史担当、为民无我的崇高境界、兴党强国的使命情怀,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月份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身工作实践,主要有如下6个方面的感悟。
一是“色”,指政治底色,感悟坚定信仰和“两个维护”。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能深切感悟到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底色。学习总书记的思想,要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总书记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学习实践中感悟到,“两个维护”既是最高政治原则,也是具体的工作要求,体现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践行“两个维护”,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围绕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以小见大,深入查找、坚决纠正业务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工作久拖未决问题背后的作风“掉链子”问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二是“香”,指书香文化,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的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化,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同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92篇文献,能深刻感悟到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息。总书记不仅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身体力行,带头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主张做官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学习实践中感悟到,反腐败一体推进“三不”、实现“三不”,最终要靠文化的力量,实现“以文化人”。要推动涵养廉洁文化,深入开展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精准施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三是“味”,指人民情味,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能深刻感悟到“人民”二字在总书记的思想中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人民立场和情怀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党不断成长壮大、永葆青春活力的致胜密码。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要用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武装头脑,深刻感悟总书记的无我境界、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爱人民、给人民。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对人民群众的爱和对腐败分子的恨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加强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是“形”,指“四种形态”,感悟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创新。总书记亲自对党内监督如何把握政策策略进行精准指导,推动把“四种形态”写入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后一篇文献,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反腐败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提供的政策策略,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又指出“要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用好‘四种形态’,综合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四种形态”的提出,是立足于党的十八大前一个时期管党治党宽松软、腐败存量过大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我们要不断结合实践深化认识,精准把握要义,将其充分运用好、落实好。当前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已经从立柱架梁的框架建设阶段逐步进入凝神聚魂的内涵发展阶段,政治监督要更加强调效果导向,看实际效果是不是有利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把“四种形态”细化、精准化,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既合乎民心民意、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五是“意”,指坚强意志,感悟斗争精神斗争本领。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等文献,能深刻感悟到总书记对事业无比坚强的意志品质。总书记经常讲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运用科学方法论联系起来,强调“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之年,是一次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测试”和“集中检阅”,防控疫情斗争等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大事难事和党中央的沉着应对,让我们对“伟大斗争”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学习实践中感悟到,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必须准确把握好辩证法。既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高压态势、稳惩治力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调整策略,不断深化标本兼治;还要进一步前移关口,把监督和教育提醒挺在前面,推动党员干部从守底线向追求高标准转变。
六是“养”,指党性修养,感悟加强修身立德。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能深刻感悟到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多次指出,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又强调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我们要自觉践行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加强自我净化、提升党性修养,努力做到“三个一”:一身正气,正己正人、嫉恶如仇、以正压邪,公道为人、公平处事、公正办案;一尘不染,时时严、事事严、处处严,对党忠诚老实、对人忠厚朴实、对事业和工作求真务实;一日三省,反思自己能否以平常心态对待名利得失,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作者系省委党校2020年中青二班学员、省纪委监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