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立德树人做好高校监督执纪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校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也再次警示我们,高校“象牙塔”也不是廉洁“保险箱”。如何在高校精准有效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要求和党中央关于高校工作的部署落地见效,更好营造高校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找准政治监督着力点。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和青年大学生工作的论述,体现政治监督站位,精准发力。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推动新思想扎根于高校师生心中,培育立德树人深厚土壤。教育引导高校师生树立政治信仰,培育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党是领导一切的,把个人理想和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发展、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将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位。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人员结构多样,思想活跃,这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高要求。因此,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不仅要严肃有力,更要柔情似水,聚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落实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引导教师努力做“四有”好老师。三是推动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强化党的领导是关键。高校纪委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职责定位,推动党委落实好主体责任,推进委托一把手谈话方式,深化述责述廉工作,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
紧盯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能否解决好教师群体的立德修身问题,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实现程度。一要突出监督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重点检查高校教师是否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无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线上和线下相统一、课内和课外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二要加大执纪审查力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七个看”和问责“六字诀”,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对于违规违纪行为,严把执纪尺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筑牢师德师风防线。三要提升工作情怀。把握好“公”“情”“理”“政”理念,打牢善的底色,避免“敌对式”监督,让广大教师既感受到党纪国法的威严,又感受到真诚关心爱护,让教书育人回归本真,让风清气正、崇廉尚洁在高校蔚然成风。
打造过硬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当前,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专职人员不足、监督实战能力弱、二级纪检委员“探头”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提高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增强高校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十分必要和紧迫。一是勤学习、增本领。针对高校职称评审、科研成果转化、学术真伪辨别鉴定等专业性较强问题,要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实战锻炼,通过参与巡视巡察、以干代训、以案代训,不断增强业务工作的本领。二是敢担当、善斗争。在工作中培育担当意识,增强斗争精神,做到有境界,有情怀,去私心,破除“熟人社会”的“人情坎儿”,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压力、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三是强约束、锤品质。坚持把政治站位、党员身份、职责使命、家风家教、缺点不足摆进去,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做到知行合一,打磨忠、勤、正、善、谦、诚、廉的人生底色。四是重严谨、讲规范。加强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练就“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依规依纪依法。
《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大学之道,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并非“高”于制度规则之外,但追求“大道”“至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聚焦立德树人,强化监督执纪,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驾护航。(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警官学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