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政策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能力
四月春深,南粤大地纪检监察工作紧锣密鼓,好戏连台。2月1日,广东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完毕,纪法贯通、法法衔接随之摆上议事日程。纪检监察干部急需熟练掌握各类法律知识,转隶的原检察官必须熟悉党纪党规,更重要的是要讲政治、懂政策,正如赵乐际同志提出的“掌握政策的能力是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能力”。由是,大学习、大培训自上而下全面铺开、持续深入。
政策和策略是我们党的生命,纪检监察工作尤须讲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从依纪审查到依法调查,从查办大案要案到抓早抓小,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角色,主动思考,努力提高纪法融合的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八种本领”,每一种都与纪检监察工作息息相关。各级纪委监委既是执纪机关又是执法机关,必须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行双重职责时,要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综合分析政治生态整体情况,把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集合起来、统一起来、贯通起来使用。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具备纪法贯通的能力。比如,监督执纪问责能力,监督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本领,执纪要有善于查处问题的本领,问责要有善于压实责任的本领;调查要有重证据、善谈话的能力;巡视巡察要有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派驻监督则要发挥“探头”和“前哨”的作用,并要有督促驻在部门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能力……这些都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看家本领”,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如此,才能确保政策拿得准、把得好。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委的监督和监委的监督,目的都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问题发展为大祸患。纪委监委要用准用好用足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也是准确把握政策的生动实践。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体现纪在法前、纪法衔接,更体现组织对干部严管就是厚爱。要防止出现适用不当、尺度不准、畸轻畸重现象;要综合对象的违纪情节、执纪审查时的认错悔错态度,该认定哪种性质、哪种类型的问题都要区分政策、拿捏有度,不断提高精准把握执纪标准和运用政策的能力,确保每一起案件都处理得当、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律威慑相结合,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严相济、精准妥当,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春天,是耕耘播种的季节,是放飞希望的季节,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任务,面对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新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唯有不断加强本领建设,准确掌握政策,将工作落细落实,内修忠诚干净担当,外修监督执纪问责,方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