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 > 正文

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来源:《广东党风》杂志 日期:2018-03-13 13:19:38
【打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指导新时代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光辉,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思想要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坚持执纪为民,下沉工作力量,伸长监督触角,盯住重点领域,用好专项整治、巡察监督、执纪问责等手段,及时发现和深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回应人民热切期待,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加强反腐败斗争是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愿所在。随着我国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更加期待“吃好穿好住好行好”的美好生活,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人民对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环境更加向往,对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更加期待。人民网每年都会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对“民众期待什么?”进行调查,2017年反腐倡廉排在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坚定不移严惩腐败是民心所向、民愿所归。我们必须顺应人民期待,切实担负起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坚决摒弃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坚决摒弃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秉持不忘初心、矢志向前的坚毅,舍我其谁、始终如一的担当,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保持党风政风健康向上,进入良性循环,在全社会激发出正向“人心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需要的品质层次在不断提高,内涵在不断丰富,人民将更加要求社会平衡充分发展。

肇庆半处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半处粤西北山区落后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相当突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仍存在落差、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反腐败斗争必须紧扣矛盾、瞄准目标,打击腐败分子、惩治奢侈浪费等行为,让资源分配更多地惠及到民生建设和公共建设领域,清除导致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障碍。要加强对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问题,严肃查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民主集中制、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等问题,清除制约发展的绊脚石,激励领导干部在敢于担当中创造新业绩,以反腐败斗争成效推动肇庆更加平衡充分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人民更加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一个时期以来,有的领导干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问题突出,有的党员干部以公权力为“自己人”及关系户谋取违法利益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铁腕反腐, “打虎拍蝇猎狐”,使人民群众直接从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回归。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在反腐过程中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用反腐工作的实招硬招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反腐斗争的“恒心”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反腐败斗争是维护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利所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人民群众从注重“硬需求”向更加注重“软需求”转变。物质文化需要相对来说比较具体,是一种客观意义上的“硬需求”,而美好生活需要则更加倾向于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参与感、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求”。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基层频发的“微腐败”正是蚕食吞噬这种“软需求”的病根。肇庆地处粤西北,农村人口众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涉农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大量民生资金流向乡镇和村居组织,客观上给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了更大的权力寻租空间。2017年,我市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案件688起,占立案总量的59.1%,这说明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和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要求,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向群众身边的蝇贪亮剑。要狠抓主体责任不懈怠,建立健全“两个责任”监管平台,开列主体责任清单,督促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全面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继续紧盯“关键少数”,健全和落实约谈提醒、廉政谈话、述责述廉等机制制度,持续加大问责力度,以问责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督促主体责任落地生根。要正风肃纪不停步,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发力整治基层“ 微腐败”,推动市县联合暗访、县区交叉互查、群众举报“随手拍”等监督检查方式常态化,加大对涉农、教育、医疗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生领域腐败问题查处力度,从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入手,步步深入、抓实抓细,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的惩治力度,从严纠治“四风”问题,使群众权益得到维护。要盯紧扶贫领域,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专项巡察,对准全市9.7万贫困人口扶贫和111个省级贫困村创建新农村资金,做到精准扶贫入户访查全覆盖,严肃查处对扶贫款动脑筋、伸黑手,精准扶贫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等问题,保障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扶贫资金到位,打通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用实打实的反腐“红利”,温暖人民群众心窝,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反腐败的实际成果。

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凝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所在。推进基层正风反腐是厚植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也是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最能让基层群众得到“获得感”的行动。人民群众往往是从身边一桩桩看得见的小事上,从周围一件件摸得着的实事上,来评价党和政府工作,形成对党和政府的态度。2017年,肇庆市纪检机关立案1164起,处分1146人,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最。通过零容忍惩治腐败,促使党员干部收敛收手、知畏知止,一些在多年的基层矛盾得到化解,干群关系得到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民众信心得到提振。要以正风反腐工作成效聚民心增信心,在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要着力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严肃查处党的建设薄弱、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等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的问题,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推进基层反腐厚植党执政基础。要实现反腐力量下沉,去年我们对镇街纪委体制机制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整合力量、联合执纪、交叉办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惩治力度,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使群众权益得到维护,改善了干群关系,让基层群众得到反腐行动就在身边的“存在感”。要坚持开门反腐,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大力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利用“一站式一网式”网上信息公开平台,增加权力运行透明度,让群众知政悉情,为群众监督创造一个“阳光灿烂”的环境,保护和激发群众参与反腐的热情。要健全立体监督体系,做好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结合的文章,延伸监督触角,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监督体系中来。要适应新时代需要,树立人民利益至上导向,按照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执行纪律一寸不让,加强监督一刻不松,把握政策一丝不苟,以严格执纪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坚定人民群众对未来的信心,用实打实的反腐败斗争成效顺应民愿、维护民利、凝聚民心。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破解矛盾的方案。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更要着眼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肩负起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神圣使命,必须从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出发坚持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为指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实现砚都大地的海晏河清。

(广东省肇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吴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