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完善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推动上级‘一把手’抓好下级‘一把手’,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近年来,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晒”为先手,以“说”为常态,以“盯”为后手,有针对性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履行好监督专责和协助职责。
“晒”到阳光下,促使一把手履责事项清晰透明。列出责任清单。今年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积极推动驻在部门党组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用条款形式将一把手责任确立下来,并围绕健全责任落实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等完善制度机制,夯实一把手主体责任,为监督一把手履职提供重要依据。压实“两个责任”。为推动驻在部门上级一把手抓好下级一把手,层层压实“两个责任”,实行驻在部门管理的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督促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直属单位一把手作述责述廉报告,推动驻在部门开展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在驻在部门每季度召开的重点工作督查推进会上,各有关单位一把手逐一述责述廉,并由驻在部门领导公开点评。
“说”到点子上,促使一把手严肃政治生活。落实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探索实行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是安徽破解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监督难题的关键措施。今年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认真贯彻省委出台的《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办法(试行)》,督促并协助驻在部门一把手接受分管副省长开展“一对一”谈话。正式谈话前,积极配合省纪委监委提供综合考核、选人用人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等材料,同时着力做好政治生态动态分析,为谈话对象精准“画像”。督促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谈心谈话最能体现党内监督的政治性,对一把手往往可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监督效果。近年来,驻厅纪检监察组认真督促落实“一岗双责”,推动驻在部门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一把手经常开展“红脸出汗”式谈心谈话。谈话内容既包括认识不高、思路不清、状态不稳、工作不优等一般性问题,也包括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去年以来,驻在部门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开展提醒谈话、批评谈话50余人次。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制度。但实践中,“千人一面”“虚多实少”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为此,驻厅纪检监察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会前准备环节下好功夫,积极协助驻在部门一把手对班子成员发言材料逐一审核,对“辣味”不足、质量不高的及时退回修改。对有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问题的,严肃提醒,促其说清楚、谈透彻。
“盯”到关键处,促使一把手知敬畏守底线。“盯”巡视整改。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体现上级党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去年,省委巡视组对驻在部门党组开展巡视过程中及反馈意见后,驻厅纪检监察组积极协助驻在部门党组落实整改责任,并把责任传导给驻在部门各直属单位一把手。“盯”选人用人。纪检监察机关做好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工作,严格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既能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做好选人用人工作,也能有效监督一把手规范和正确用人,防止用人不正之风。去年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共回复党风廉政意见400余人次,对不宜提拔、重用的,明确提出不同意见,切实起到“过滤器”作用。“盯”违纪违法问题。党纪国法是底线,任何人都不得逾越,不得听之任之,否则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会形成“破窗效应”。驻厅纪检监察组坚持把“严”的主基调体现到执纪执法工作中,真正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坚持“严”字当头、权责一致,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在一次问责中,经驻厅纪检监察组调查并提出建议,驻在部门22名相关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处理,其中15人为一把手,占比近七成。受到纪律处分的4名领导干部均为一把手;受到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等处理的领导干部共18人,其中11人为一把手。
(罗建华 作者系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