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评论 > 正文

王高贺:为自我革命提供扎实制度保障

来源:南粤清风网 日期:2022-01-21 09:57:52
【打印】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针对长期执政遇到的危险和考验,果断开展了更有力的自我革命,调整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原有布局相比,一个重大不同是,制度建设由与其他各项建设的并列关系调整为贯穿地位,即制度建设贯穿其他6个方面之中。与之相适应,党内法规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党以破除自身建设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制定和修订了200多部党内法规,力度之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前所未有,为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保障。

  净化政治生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能否成为一种高度自觉、一种政治文化,关键在于能否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着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党不忠诚,挑战党中央权威,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散布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破坏党的团结,搞阳奉阴违、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等活动,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为应对上述问题,我们党一方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其他各项建设,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意识,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对党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种种不讲政治的言行如何问责和处分进行了明确规定,促使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统一意志和行动。

  筑牢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设作为党的铸魂工程,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引领性、贯通性、支配性的作用,是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奥秘所在。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滑坡,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失去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依托;有的党员干部背离党的宗旨,群众意识不强,对群众感情不深,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有的党员干部疏于理论学习,不求上进。思想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紧扣新时代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先后出台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从微观的层面先后制定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方案》《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引导党员积极学习新思想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巩固全党的思想基础。

  提升组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涵盖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培养出了大批的好干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选人用人过程中,任人唯亲、买官卖官、贿选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新时代,为规范选人用人的标准和程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等制度先后出台,强调党管干部原则,明确科学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确保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二是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全党现有400多万个党支部,构成了党执政大厦的坚强堡垒,这是我们党的巨大组织优势。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部分党支部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情况,影响着党的组织力的发挥。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适时出台,这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支部建设、解决党的基层组织的突出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助于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扬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党员干部调查研究兴师动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生,违规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和公务出国消费问题严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的形象,伤害了群众感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关切点,从整顿党的作风入手,制定并带头执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规范权力运行。腐败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相容,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斗争成效关键取决于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情况,新时代我们党在探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严格执行原有的党内监督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党又制定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法规。同时,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组建监察委员会并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做到了对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把公权力彻底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系暨南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本文系暨南卓越智库项目“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