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题破局,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的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抓住作风建设这个最能鲜明折射党性修养的“牛鼻子”,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全面回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践历程,系统总结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丰硕成果,对于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顾名思义,党的作风就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状态。既然是一贯状态,表明其形态有一定稳定性,其背后的形成机理支撑着这种稳定性。党的作风是政党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是群体精神与个体风貌的统一,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模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样的政治理念就是党的根本立场,内在地规定着党员干部惯常的、日用而不觉的行为模式,这就是党的作风的立场基础。
党性修养贯穿于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始终。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新时代“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与历久弥新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总结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这就深刻揭示了基于人民立场的政治理念主导下的行为模式——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它使我们党能够获得强大的社会认同和力量支持,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其他任何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由于政治立场和政治文化与我们党有格格不入的差异,所以无法形成像我们党这样与广大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作风和生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党的作风鲜明折射着党性,构成了党自身的软实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由此调动了浩浩荡荡的社会力量,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社会支持。因此,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让党的执政基础牢固无比、坚不可摧。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决定其前途命运的,就是民心向背。党的作风建设所内在规定的人民立场和党性修养的立场问题,是内在统一的。
2.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赓续优良传统
正人先正己。在党的革命创业史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倡党的优良作风,并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我们党才能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辉煌成就。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曾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勇气从高层示范做起,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有了以上率下的示范,党的作风建设达到“以脑使身、以身使臂、以臂使指”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整体联动效应。
以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与动员令,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虽然直接指向有些不同,但贯穿其中的就是赓续党的优良作风和强化党的人民立场,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和党性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丰厚的滋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恶化党和群众良好关系的四大顽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提出了明确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对照党章和中央要求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的明确指向;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全党继承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牢记新时代的“三个务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以学正风”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
纵观历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作风建设不仅一以贯之,而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序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经过一套“组合拳”,党的优良传统得以赓续、人民立场得以巩固,形成了我们党新时代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好比笼罩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上面的精神穹窿,置身其中,内心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必须高度契合于这种精气神,否则会有“如坐针毡”之感,并且面对违反规定者,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与之斗争。政治生态到了这个程度,就是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的应然状态。
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高质量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但要遵循具体的“规定”,更要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的弦外之音——“精神”。作风建设塑造的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有利于政党内部认同的聚合,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锤炼党员个体和群体本领,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作风建设的推进过程一般遵循“认知—认同—认真”的逻辑。首先,要对基本规则和要求有清楚的认知和明确的理解,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达到通晓的状态。其次,要在清楚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明白这些具体条文规定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的价值意义并对此有高度的认同。最后,在清楚行为边界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力求知行合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党的要求且确保其长期稳定性。达到这个境界,才是作风过硬、党性坚定。
作者王玉云 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