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史迹 > 正文

直须风采动朝端——探访江门开平荻海风采堂

来源:南方+客户端 日期:2023-08-03 08:34:43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走进风采堂,祠堂的正门上大字书写的“名贤余忠襄公祠”尤其引人注目。

  风采堂坐落于江门开平市风采中学内,拥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当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北宋名臣余靖而修建的古祠堂,由中国的建筑工匠参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自行设计建造。

  2012年,中共开平市纪委深度挖掘和总结提炼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建设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2014年1月获评“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2020年,风采堂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对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风采堂坐落于江门开平市风采中学内。

  如今,风采堂不仅是一座小有名气的家族祠堂,也是一个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2020年10月,升级改造后的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重新对外开放,截至2023年6月底,该基地累计吸引各地1.5万多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

  撰写《从政六箴》警诫自己

  风采堂三面环水,坐西南朝东北,背靠古有“儒林里”之称的荻海余村里,绿荫延绵,景色秀丽。

风采堂三面环水,绿荫延绵,景色秀丽。

  如今,从上空俯瞰,风采堂的格局颇为壮观,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开平市三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背后隐藏着不少历史故事,当地人都了然于胸。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字家,从政四十一年,官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为“忠襄公”。他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

  值得一提的是,余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异代九龄”。

  当时,宋仁宗赐予余靖“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十二字评价,与其同朝为官的蔡襄赞其为“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因此,余靖的后人就以“风采”为家族堂号,传扬余忠襄公的品德和事迹。

余靖从政期间撰写了《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

  史料记载,余靖25岁入仕,从政期间撰写了《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戒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好官。

  “在余靖身上,体现了安国兴邦、勤政为民的大局意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坚定立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从政理念。”开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余靖以及风采堂的故事,后来被汇编入《风采堂》一书。作为该书主编,开平市文化名人余文质介绍,《风采堂》图文并茂,共有20万字,内容包括风采堂兴建的缘起与传说,风采堂的建筑艺术与特色,建筑细部装饰艺术的多元化与内涵,底蕴深厚的文化与祠校合一,浩劫遗痕与风采重光,加强维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等六章节,系统记述了风采堂的建筑艺术、文化底蕴及其沧桑变化,以及余靖(忠襄)“从政六箴”的丰富内涵及其思想品格。

  百年祠堂变身廉政课堂

  百余年以来,风采堂历经沧桑,多次遭遇破坏。为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内外余氏族人就为重修这座全国最大的纪念余靖的祠堂而奔走。特别是2005年至2010年,海内外余氏族人和开平市政府筹资600多万元,对风采堂进行了全面重修。

升级改造后的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重新对外开放。

  2012年,中共开平市纪委深度挖掘和总结提炼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建设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包括清官堤、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祠堂)、多媒体教育展示厅、余靖纪念室、南粤余氏历史室等多个展区。

  “我们通过图文展览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推广,以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教育人民群众修身立德、爱国奉献,倡导抑恶扬善、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开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风采堂再次迎来“升级”,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平市纪委监委以此为契机,对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

截至2023年6月底,风采堂累计吸引各地1.5万多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

  上述负责人介绍,开平市纪委监委重新调整了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的展线,增加风采小门楼等展区,利用风采楼新建余靖历史纪念馆。现在,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包含清箴景观石、风采鼎、风采小门楼、清官堤、名贤余忠襄公祠和余靖历史纪念馆等6个展区,更加彰显出基地的党风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升级改造后的廉政教育基地进一步深挖梳理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把“从政六箴”与新时代“二十字”好干部标准相结合,融入智能技术,配合半场景复原、实物模型等辅助展品,全方位展现名臣风采和廉洁文化千年传承的魅力,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自觉做到廉洁树形象,勤政谋发展,推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此外,祠校合一如今也成为风采堂文化内涵的延伸与发展。据史料记载,在风采堂内兴办学校的历史,始于清末。“如今的风采中学,已有70多年的办学史,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比如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三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