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视界 > 史迹 >正文

从“鸭屎围”到“改革开放示范村 ”——走读深圳龙岗南岭村

来源:南方+客户端     日期:2024-04-25 08:34:57    

走读廉村.jpg

  广袤的南粤大地上,廉洁文化遗产遗风与乡土文明紧密相连,一批批先贤故事传唱至今,影响着乡风民俗、家风家教。特色就是价值,就是竞争力。我们开设《走读广东和美“廉”村》栏目,寻迹于田野,旨在挖掘推广一批廉洁文化特色村,聚焦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将廉洁文化特色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

  谈起深圳改革开放史,南岭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曾经,这里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一度被称为“鸭屎围”。

  如今,昔日的小山村已是高楼林立、产业富集的富裕村,被人称为“改革开放示范村”“中国第一村”……

  “一张白纸选村官”,村民由“逃港”到返乡

  1979年5月6日,时任布吉公社沙西大队南岭村生产队队长的张伟基一早去布吉墟上卖蘑菇,回家时已是下午4点。一进门,他听到儿子在哭,灶头也冷冷清清,便着急地问:“妈妈呢?”“妈妈去香港赚钱啦!”儿子的一句话,让张伟基瞬间明白过来,赶紧带着几位村干部一起驾着拖拉机赶往深圳河边。

  深圳河河深岸阔,水流湍急。岸上,数万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个个面朝河对岸的香港,随时准备冲过去。张伟基望眼欲穿,沿着河岸挨个找寻自己村的村民,可南岭村人的态度却让他感到无比痛心:“有人当时甚至放狠话‘就算死了也不让骨灰飘回南岭村’。”

南岭村全貌

  南岭村人为何“逃港”?一个字:穷。那时的南岭村只有一条水泥路,村民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20多头耕牛、10多台打谷机、一个小型粮食加工场和几间粮食仓库已是全村的家当,因为村容脏乱,还被人讥讽为“鸭屎围”。十里八乡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女人脚趾无爪,莫做南岭阿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南岭后,南岭村的命运也因此被改写。1982年,南岭村拿到了一笔43万元的征地补偿费。当时,穷怕了的村民都想把这笔巨款分掉用于改善生活,但张伟基却有着不同想法:“南岭村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为啥不用这43万元扩大再生产?”

  1983年7月,布吉公社改设布吉镇。张伟基提议将南岭村4个生产大队合并成立村委会,并将生产队的资产公有化,成为全村资产。除此之外,他提出来一个在当时颇为大胆的建议——“一张白纸选村官”,这也成为探索基层民主自治的最早尝试。

  成立村委会后,南岭村的管理和运作效率更高,短短一年时间就办起了13个来料加工厂。到了1987年,南岭村人均年收入已达5000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50倍。

  “老年人每月发50元退休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都达到100%,中学生到镇里上学还有校车接送,村民家家盖了新房,用上了彩电、冰箱,不仅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口,全国各地来这里搞劳务的就有2500人。当年许多逃港谋生的人见家乡发展好了,也纷纷回来了。”张伟基回忆起当时的状况。

  “公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

  夏日的求水山一片郁郁葱葱,登高向南望远,南岭景色尽收眼底。村中心,一面40米长的廉政文化长廊在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拔地而起。

  文化长廊包含南岭精神、南岭故事、美丽南岭三部分,展示了南岭村社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之路。

南岭廉洁文化长廊

  “一张白纸选村官”的廉政探索、首笔征地补偿款43万元的故事、“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的提出……不同的部分深入解析了南岭村的由来、南岭家训、《南岭居民公约》及南岭村历来的名人轶事等。

  回顾南岭村的发展历程,南岭村的党员干部面对的各方面诱惑不少。但在诱惑面前,南岭村的党员干部体现了坚强的党性,多年来村和社区的领导班子拒收好处费不下数十次。如1992年时任村支书的张伟基老书记就坚拒过一笔300万元的贿金。

  多年来,南岭村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党员干部坚持用“公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扎实工作,正因为有了村和社区班子以 “三心”换取群众的“信心、贴心和放心”,才为南岭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溯往”“领潮”“筑梦”,一部脱贫致富奋斗史

  在南岭,一座建于1929年的4层建筑——南岭炮楼,见证了这个村子更早的历史。

  由曾生、王作荛率领的东江纵队曾在南岭村集结,对南岭村人产生了革命影响,后来南岭村青年张学宏到培养进步学生的香港香岛中学读书,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到周边各村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发展了以当地人为主的游击队员。游击队以南岭炮楼为秘密地点,召开秘密会议,油印革命宣传单,开展地下活动。

致富思源馆

  1991年,随着南岭村的发展,村委会便在炮楼旁边修建致富思源馆,告诫村民“穷时要有穷志气,富时没有富毛病”。

  整个展馆分为“溯往”“领潮”“筑梦”三个部分。“溯往”部分通过一幅幅黑白照片形象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前的南岭村是如何的贫穷;“领潮”部分记录了80年代初国家相继出台分田到户、改革开放等新政策,刚刚成立的南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通过认真学习、比较和分析,决定从效率非常低下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自办工厂,引进工业,走南岭村有史以来从没走过的路;“筑梦”部分记录了南岭村从农村城市化、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生动展现了南岭村发展的沧桑巨变。如今,该馆已获评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望过去,那些火红年代抒写的故事拼成了一部南岭村脱贫致富的奋斗史。南岭村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廉洁奉公精神等,已经成为整个深圳的精神财富。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