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周恩来同志谆谆教导晚辈,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制定的“十条家规”,对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周恩来“十条家规”
无论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优良醇厚的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成为塑造人们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无形力量。从周恩来制定的“十条家规”中,我们可以汲取管党治党的养分与力量。
周恩来为了不让周家的亲朋好友通过自己的影响谋求任何私利,拟定了“十条家规”:“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我,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我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虽然对亲属要求很严,但却是一个充满温情、恪守孝道的革命者。他年轻时在海外求学,因曾经照料过自己的八叔父去世而悲痛万分。在战争年代,他把父亲接到身边养老送终。装着父亲遗像的皮夹,他贴身带在身边几十年。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他想起早已去世的母亲,含着眼泪对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不能搞特殊化
周恩来“十条家规”的核心要义是不能搞特殊化。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上学时住在学校,一到周末,有的孩子有车去接,而她却只能挤公交车,就有些心理不平衡,于是便向伯父抱怨。对此,周恩来明确说道:“汽车是我为人民工作用的,我的工作需要,才用车。你们是学生,你们不能够享用,你们只能够自个儿坐公共汽车、走路或骑自行车,不能够享用公家为我配的车辆。”周恩来不仅不让家人用车,即使他接待外宾前去理发的路程都让工作人员按里程付费。在他看来,理发属于私事,支付车费是理所当然的。周恩来曾对晚辈们说过,“不要因为我是总理你们就自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殊,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我们周家过去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你们这一代要好好地改造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周恩来要求亲属在外面不能讲同他的关系,不能享受特权,要完全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不仅提出要求,并且严格监督,管得很细。周秉德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把她从基层农村小学调动到区委机关工作。周恩来知道后立即找周秉德谈话,问她:“是不是因为人家知道我的身份而照顾你进城的?”周秉德回答说:“不是。是区委搞运动需要党员,小学里的党员很少,所以把我抽调上来。”周恩来听后说:“哦,是这样,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也不能干涉你们基层组织的工作!但你还是要多在基层工作锻炼为好。”周秉德知道伯伯叮嘱她的含义,一直严格按照伯伯的要求去做,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周恩来带头把在淮安老家几代亲人的坟墓托人平掉,把整理出来的土地交公使用。
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周恩来要求亲属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对学业和工作的选择,都不要先考虑自己,而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以周恩来的侄子周秉钧为例,他曾经为参军问题受到伯伯的关注。对周秉钧,周恩来希望他穿上军装。1961年夏,周秉钧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同时还参加了空军到学校选拔飞行员的体检和考核。事后,周秉钧向伯伯汇报了自己的情况。在谈话中,周恩来问了一句话:“那大学就不考了吧?”周秉钧说:“考还是要考一下。”周恩来又问:“既然决心参军,为什么还要参加高考呢?”周恩来的意思实际上是让他不要参加高考了。为什么呢?周恩来对周秉钧说:“现在国家遇到自然灾害,农村劳动力不足,政府研究决定,今年只在城市征兵,不到农村征兵,复员兵也全部返回农业生产第一线。这样不但加强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也减轻了农村对城市商品粮的负担。”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周秉钧根据国家需要参了军,被空军录取为飞行员,在部队工作了30年。周秉钧后来才知道,在当年召开的恢复生产发展的会议上,周恩来讲话希望干部们带头送子女参军,以保证农村劳动力。他说:“不要以为我没有儿子才这样说,我有侄子,我还可以动员两个。”
对周恩来严格的家风,不仅他的晚辈们感触颇多,邓颖超体会更深。她曾经感慨地说:“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生活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一辈子,但从来没有违反过组织原则。他们结婚后曾经协商,两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或一个机关工作,但不要在一个具体部门共事。几十年间,他们都遵守了这个约定。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人对周恩来说,根据邓颖超的资历和她对革命的贡献,应该在政府里担任一个部长职务。周恩来坚决不同意,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任职。”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多次在任职、调级等问题上尽量“压低”她。对周恩来这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邓颖超将其看作是一种严格的家风,体现的是党的优良传统。她毫无怨言地说:“恩来这样做,我很理解。”
周恩来家风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周恩来建立的严格家风和“十条家规”,不仅当时对各级干部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今天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公私分明,不搞特殊。从“十条家规”中可以看出,周恩来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为亲人谋求私利。周恩来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现代的领导干部要以周恩来为榜样,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姓“公”的,要秉公用权,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信赖和拥护,真正做人民的公仆。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不仅仅是针对他的亲戚和家人制定的,更是对自己而定的。只有他带头执行,才能令周围的亲人信服,才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实现当初制定家规的初衷。周恩来以自己的清廉如水、一心为公的高风亮节,赢得世人的敬服,他一生都在提倡为官清廉,大公无私,也用一生来践行,他是我们现代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的榜样,是时代的楷模。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周恩来注重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独立自强等品质,并教育亲人要发扬这些优秀品质。周恩来一条浴巾用了整整20年,一条裤子穿了三代人。我们要以周恩来为榜样,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并结合时代特征,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进而将其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