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2018年7月24日,吉林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两则消息:“省商务厅原党组书记、厅长丛红霞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省商务厅原副巡视员姜伟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7月25日,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四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孙艳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7月26日,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辽源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张炜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连续三天发布的重磅消息,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点人重点问题,重拳出击、铁腕惩腐。今年上半年,省纪委监委立案50件,同比增长163.2%。其中,地厅级干部案件43件,同比增长258.3%。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964件,处分5874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21人。数字反映出的,是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着力减存量、遏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坚决态度。
以问题为导向,保持惩腐高压不放松
“压倒性态势还不是压倒性胜利,在这个时候反腐败半点不能退,一退就会溃堤千里。”本着这个认识,针对吉林政治生态欠账较多,减存量、遏增量任务较重的实际,省纪委监委开足马力,明确指出工作节奏要加快、工作力度要加大、工作精度要提高、工作重点要突出,层层传导压力,向腐败问题亮剑。
3月26日至4月3日,省纪委监委先后召开6个专项会议,以问题为导向紧锣密鼓进行专项部署。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陶治国对存在的问题点名批评,明确目标任务,讲解方法路径,有的放矢传导压力。
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审查调查工作会议上,省纪委监委领导明确指出存在4个方面13个问题。其中,6个地区及其9个县被指“市县两级查处同级党委管理干部力度不大”,这些市县纪委监委一把手“红脸出汗”,倍感“压力山大”,表示将改进工作、加大力度,对腐败问题决不手软。
从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巡视巡察、执纪审查、监督检查的情况看,省属企业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高校领域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此,省纪委监委于3月26日专门召开省属企业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工作汇报会,3月30日又召开省属高校纪委书记工作汇报会,对加大惩腐力度作出部署。
为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每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吉林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定期召开问题线索处置汇报会,进行分析研判;到省纪委监委办案场所听取重点案件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重大案件顺利突破。
突出重点,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领域
吉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四平市委原书记,省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克成;辽源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张炜;四平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孙艳军;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成员、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党委原书记陈立华;白城师范学院党委原书记任凤春……今年以来,吉林省多名地厅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按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惩治腐败中紧盯“关键少数”,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一批“烂树”被精准“拔”出。
违纪违法问题不会因为退休就一笔勾销。6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正厅级退休干部周化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消息发出,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周化辰因严重违纪从副部级降为厅级后再次被查,省商务厅原巡视员韩英珍、原副巡视员姜伟军,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刘贵锋,省交通厅原副厅长李恩会等一批已退休领导干部纷纷被查,体现了该省对企图“平安着陆”的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坚决不放过的态度和决心,给心存侥幸的少数人当头棒喝。
吉林一些国有企业原本实力雄厚,发展态势良好,就是因为出了“蛀虫”“败家子”,造成巨额亏损、民怨沸腾。结合实际,吉林省纪委监委深挖啃食国有资产的“蛀虫”,严肃查处了吉林森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建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负责人邱壮等多名国企领导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国家挽回大量损失,令企业职工拍手称快。
“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今年上半年,该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截留款物、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32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8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21批48起53人。集中督办涉黑腐败重点案件,深入核查、找出“保护伞”,处理党员干部17人。
惩与治同向同步推进,做好“后半篇文章”
“审查调查是做人的工作,重在转化人、挽救人。各审查调查室在工作中都注意纠正和克服单纯办案的思想,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的各个环节。”吉林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所永吉介绍。
7月9日,吉林省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安排52个会场,组织8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集体受教育,齐打“预防针”。会上现场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警醒》,通报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及其教训警示。19名严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相关案情现场公开,“两面人”“搞对抗”“顶风上”“家天下”等违纪违法行为特点被直言不讳指出,精神“缺钙”、心无戒尺等违纪违法原因被深刻剖析,让落马者坠入深渊的“漩涡暗礁”晒在“阳光下”。
“这些省内‘名人’的案情以前道听途说的多,这次会上公开了违纪违法情节,落马者堕落的轨迹清晰可见,问题、剖析也说透了”,“真是不查不足以净化政治生态,不查不足以严肃党纪国法”……与会人员纷纷感慨。
吉林省纪委监委在严惩腐败问题的同时,注重发挥审查调查的震慑作用,利用查处的一把手等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做好“后半篇文章”。省纪委监委相关同志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各部门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运用《忏悔录》、开展“廉政一日”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案说纪,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
为把警示教育做深做细做实,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都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警示教育,作为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使党员干部触及灵魂、真长记性,以不敢腐促进实现不能腐、不想腐。
点评: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必须紧盯重点人、重点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惩治腐败要聚焦“三类人”,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并对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贯彻落实二次全会部署,吉林省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快节奏、加大力度、提高精度、突出重点等方面下功夫,一批党员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被挑落马下,形成有力震慑。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惩治腐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在坚定不移的基础上做到精准有序。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握政策、明确重点,瞄准“三类情况”,抓住“关键少数”,对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重拳出击、严厉惩处。以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的重点领域为标靶,抓住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环节和岗位,以点带面、各个击破,不断强化震慑遏制作用,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