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广州市海珠区纪委监委扎紧扎密“数据笼子”,大力整合信息资源,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智能化监察平台,着力解决监察监督“盲点”“痛点”“疑点”,全面提升监督执纪科技化水平。
拓宽监督范围,着力消除“盲点”。聚焦民生服务保障、行政执法审批和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抓住人、财、物管理和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以反腐倡廉智能化监察平台为基础,逐步将散布在全区各层级、各部门的监察系统进行整合,建设一体化监察监督平台。截至目前,该区反腐倡廉智能化监察平台已集成行政执法、农村三资交易监管、三公经费管理、公车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廉情预警评估、商事登记管理、“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监察等18个系统。其中,今年新增了政府物业经营管理、河涌水闸视频监控、“四风”问题云治理3个电子监察系统,不断拓展监督范围,着力消除监督“盲点”。
接驳视频系统,精准捕捉“痛点”。开发反腐倡廉智能化监察平台的可视化监督功能,将多个视频系统与平台进行对接,通过“电子眼”最直观地发现存在问题。如聚焦水环境治理这项重点工作,将河涌水闸视频系统纳入平台进行在线监督,发现水环境污染问题15个,已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到位;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网上办事效能和窗口作风两大环节,主动对接区政务办服务平台、对外服务大厅音视频等系统,对23个部门和18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对外服务窗口进行实时监控,今年以来共发现对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擅自脱岗、服务态度冷漠、上班时间玩手机等问题18个,责令当事窗口部门对责任人进行谈话提醒17人次。
分析系统数据,梳理排查“疑点”。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智能化监察平台信息查询、“大数据”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为监督执纪提供大量信息资源。如在农村三资交易监管系统中,平台先后收录了37043份合同信息,初步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合同全面纳入平台监管的目标。“线上”,工作人员对纳入平台监管的重点数据进行筛查,对合同租赁期限较长、租金常年不变、交易金额巨大等关键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线下”,采取实地调查、了解租赁市场行情、个别约谈、数据对比等方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逐一核实。通过“线上排查、线下核实”的方式,发现问题线索9条并予以立案调查,发现超期合同547份并将问题移交区农业局处理。又如,通过三公经费系统,收录各单位每一笔三公经费支出,包括支出款项、金额、去向等,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某单位连续多年支付给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笔数额较大的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费用,经线下核实,发现存在利益输送问题。
助力监督前移,抓住工作“重点”。平台中新开发的“‘四风’问题云治理”功能模块,将全区作风类问题线索汇集起来,形成数据库,根据问题类型和所属单位进行分类汇总,实现一图总览,问题清晰明了。平台重点将海珠“12345”工单重复投诉不满意问题纳入管理,每月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容环卫、环境污染、工地工程管理等领域。海珠区纪委监委根据平台数据反映情况向相关部门发放督办函,由各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点对点督办,并与区政务办建立联合通报制度,对作风类问题的整改情况、问责情况进行每月通报,督促整改落实。通过监督前移,抓早抓小,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群众不满意投诉衍变为信访举报,有效遏制信访增量。今年以来,海珠区纪委监委共发出督办函111份,涉及“为官不为”等问题156个,开展谈话提醒122人,发出联合通报11期。(海珠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