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观澜 > 史鉴 >正文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来源:《党风》杂志     日期:2022-10-12 09:20:4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值得反复咀嚼。《朱子语类》中,朱熹与弟子潘柄之间有段问答,提到了这一点。朱熹很看重“敬”,认为“‘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潘柄问如何在“敬”上下功夫。朱熹答:“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在朱熹看来,内心不要产生荒谬、非分的想法,便不会作出相应的行动。把这样的语句移用于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十分熨帖。前人在这方面也的确树立了许多榜样。

  广州的贪泉十分有名,“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有使好官变坏的功能。不过,东晋吴隐之来广州当刺史,专门跑到贪泉去“酌而饮之”,还赋诗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唐朝冯立任广州都督,也在贪泉表达了相同的志向:“饮一杯水,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岂止一杯耶,安能易吾性乎!”说罢“毕饮而去”。结果呢?《晋书·吴隐之传》载,吴隐之在任时“清操愈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人们以前没见过这些,一开始还都说他矫情,装样子,然吴隐之“终始不易”。晋安帝知道后,称赞吴隐之“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因为当初派他前来,正是“欲革岭南之弊”。《旧唐书·冯立传》载,冯立在广州任上,“不营产业,衣食取给而已……在职数年,甚有惠政”。

  喝了口名叫“贪泉”的水,就能使人“易心为墨”,把个原本好端端的官员变质,逻辑上便十分荒谬。吴隐之与冯立诸辈,不是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了证否吗?清代学者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他对家乡的泉水负“贪”之恶名十分义愤,认为“粤处万里,禁网故号疏阔,异时吏者因得以操柄取盈,念无以谢粤民,则委罪于石门之泉”。就是说,贪泉之说,不过是历史上那些来岭南做官的人,妄思且妄动捞得盆满钵满之后,无法向粤民交代的一种托词罢了。“东莞之南,黄岭有廉泉”,怎么没有喝了变得廉洁的呢?为什么同样是泉水,“廉者不能使人廉,贪者乃独使人贪?其人累泉乎?泉累人乎?”

  在“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中,与“无”对应的是“有”。那么,按照朱熹的话语逻辑,内有妄思则外有妄动。内无妄思,实则不想腐;而外有妄动与否,既取决于在打击层面强高压的震慑力度,使之不敢腐;也取决于在约束层面笼子的织就密度,使之不能腐。

  实际上,“屈大均之问”的表达也相当清楚:官员之所以“外有妄动”,归根到底在于“内有妄思”,与泉水名称的“贪”“廉”与否,全无半点干系。(田东江)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