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风观澜 > 史鉴 >正文

渭水三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23-11-10 08:53:30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蔚为大观,蒙学教材不仅培养儿童识字写字的能力、基本的文学素养,也将社会普遍认可的观念、推崇的美德根植在儿童心中,因此从蒙学教材中,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

  《幼学琼林》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流行的蒙学教材,全书以对偶句的形式,介绍天文地理、花鸟鱼虫、人伦关系、生老病死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幼学琼林》涉及大量典故,熟读此书,既能了解典故的内容,更方便写文章时运用这些典故,这也是此书风行的原因之一。

  《幼学琼林》分四卷三十三目,其中“文臣”一目,介绍了不少清官廉吏,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几位。

  “召伯布文王之政,尝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遗爱,不忍伐其树;孔明有王佐之才,尝隐草庐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顾其庐。”《幼学琼林》全书都是这样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这一句后半句说的是诸葛亮,读者们对他的事迹已很熟悉,前半句说的是西周初期的召公。

  召公的名字是姬奭,周文王之子,因封地在召而得名召公。召公与周公共同辅佐周成王,两人分陕而治,“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那么陕在何地呢,在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召公将陕之西治理得井井有条,据《史记》的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召公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处理的精准到位,百姓都感到满意。其实,召公可以在任何一棵树下理政,偏偏甘棠树得此荣耀,而成了一种象征,古人由甘棠树而思召公,而念为民造福、廉洁奉公的官员。

  “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这一句说的是东汉的项仲山。

  项仲山此事出自东汉赵岐所著《三辅决录》。何为三辅?典籍记载,“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武帝改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共治长安城中,是为三辅。”三辅既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的合称,也指其管理的区域,即京畿地区。京畿地区,人文荟萃,《三辅决录》就是一部讲述京畿地区名人掌故的书。此书原书不存,但在如《艺文类聚》等类书中保留了一些材料,幸得这些征引之书尚存,今人可窥原书面目一二。

  《三辅决录》提到,“安陵有项仲山,每饮马渭水,常投三钱”。项仲山对自己要求严格,其马饮渭水,也要向水中投入三枚铜钱,以偿马之所饮。后人有成语“渭水三钱”来形容一个人的高洁自守。

  如项仲山高洁者,不乏其人,东汉应劭所著《风俗通义》提及太原有一位叫郝子廉的贤士,他的生活相当清寒,“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诸人”,他到姐姐家去吃饭,默默在席子底下塞了十五钱以为饭资,那时高足家具尚未普及,人们还是席地而坐。郝子廉“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井中”。项仲山、郝子廉即便不投钱到水中,也不会受到他人的指责,但却违背了自己的理想,那种久已树立的一致性被打破,必使高尚君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中。

  东汉还有一位被誉为“一钱太守”的循吏刘宠,他任会稽太守时,“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离任之际,几位白发老人前来相送,为感谢其美政,各赠百钱,刘宠拗不过老人的美意,每位老者只取一枚大钱留下。船要驶出会稽时,他将钱都抛入江中,让它们留在了会稽。

  抛钱入江在历史上当然不止上面提及的例子,它几乎成了一种“原型”,钱入江中,不贪为宝,方得清廉永驻。(罗慕赫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