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史鉴 > 正文

重温刘少奇《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启示

来源:南方杂志 日期:2019-03-26 09:17:36
【打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党员人数从1949年底的450万人,发展到1951年3月的580万人。但是,党内也存在思想上、作风上不纯的现象。因此,刘少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1951年,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期间,刘少奇对一些党员不够标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号召全体党员为适应执政需要,“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刘少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这部分内容经过整理被写入《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后在编写《刘少奇选集》时以《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为题收入,成为党员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重温刘少奇《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不仅对于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着重要意义,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有着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更加提高党员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党员人数从1949年底的450万人,发展到1951年3月的580万人。但是,党内也存在思想上、作风上不纯的现象。为保证使党能够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起,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整顿。为此,中共中央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于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在北京召开,490人出席会议。大会主席团由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真、王稼祥、陆定一、李立三、蔡畅等21人组成。

会上,刘少奇作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意见》的报告和《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决议对整党建党作了具体安排:为了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必须在对全体党员进行党员标准八项条件教育的基础上,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的整顿,克服党在某种程度上的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的现象。

刘少奇在报告中说:“我们党的党员,在最近两年内增加了270多万人,在最近五年内增加了470多万人。”党员数量增加了,质量是不是也同时提高了呢?客观来讲,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党员质量和数量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虽然大部分党员都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但不乏一些党员不够标准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党员不够标准的现象,刘少奇在报告中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不够标准党员的出现,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在历史上,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党对接收党员的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现实是,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一些投机分子甚至是坏分子,想方设法钻入党内来,希望借此获得投机的资本;还有我们原本的一些老党员,随着革命的胜利,开始骄傲自满,失去了革命精神。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导致了党员不够标准现象的出现。

面对一部分党员不够标准的情况,刘少奇号召全党要“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党内存在的认为条件不够可以先入党,入党之后经过教育和锻炼斗争成为好党员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但同时也不能提出不适当的过高的党员条件,“降低党员的条件,是不对的。但是提出不适当的过高的条件,也是不对的。对党员的实际困难必须考虑。”

《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内容

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报告提纲中,刘少奇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这八条标准,经过整理和修改,被写进《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成为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后来中央又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十条标准”,成为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1985年,这份手稿被整理成《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一文,正式收入《刘少奇选集》下卷。这八项条件的主要内容是:

(一) 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斗争。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三)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

(四)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

(五)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

(六)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

(七)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

(八)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

刘少奇所提出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54年1月24日,邓颖超在给周恩来侄子周尔均的一封信中就说:“航快信已收到,知道你已加入共产党,至为兴奋!今后,你必须加强党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为着党员的八条标准而奋斗,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称号,争取如期地转为正式的党员。”

《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启示

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任务。打铁必须自身硬。《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相关内容,对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启示,对做一名合格党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把好入党关口,做到从严入党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党之溃否,在于党员。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可以说,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质量和素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必须提高党员质量。各级党组织在接收党员的过程中要严格入党条件,优中选优,以“严实”精神把好入党关。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之所以这样规定,这既是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誓言,也是激励千百万党员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不断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动力,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巩固新政权的思想保障。“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奋斗目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加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

刘少奇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是思想建党的一个重要文献,它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升党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培养和锻造一批真正务实干事的合格党员。合格党员的培养锻造不仅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也就是务必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凝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