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十四个签名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8-02-22 09:16:42
【打印】

一个多月前,22万多元补偿款退回村里的消息,让广东省四会市石狗镇带下村村民们兴奋不已。“纪委的同志就是厉害,咱们的钱终于被追回来了!”

村民们所说的钱其实是“西气东输”工程广南支线施工方的征地补偿款。2015年5月,这笔补偿款经由带下村村委会集体账户赔偿给该村村民。对于村干部的高效工作,领到补偿款的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不错,办事效率高,补偿款这么快就到位了。”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正是他们口中这些“办事高效”的村干部暗自侵吞了村集体资产。

2016年,石狗镇在村级财务年度检查中发现,带下村从2015年6月起存在频繁的大额支出,支出总额多达22万多元。对于一个年收入只有5万多元的村集体来说,这笔钱显得格外蹊跷。根据相关部门上报的问题线索,石狗镇纪委立即对带下村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表面上看起来,带下村的账目毫无破绽。而且走访中,村民们也明确表示领到了补偿款。那么,这多出来的22万多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面对疑问,带下村6名村干部一口咬定这笔钱属于该村14位村民,并拿出了14位村民亲笔签名的《赔偿款一次性发放表》。

反复查看发放表后,工作人员发现了端倪。表格上的14个签名乍一看各不相同。仔细比对之下,却呈现出奇怪的规律:每隔几个名字,相同的笔迹就会再次出现。这些名字真的是村民亲笔签的吗?补偿款真的发到村民手中了吗?带着疑问,纪委干部进行了走访。

“这个名肯定不是我签的,你们说的补偿款我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领了。”面对纪委干部的询问,带下村村民荣伯指着面前《赔偿款一次性发放表》上“自己”的签名斩钉截铁地回答。经过走访,表上的14位村民无一例外地表示,他们对签名的事毫不知情。可他们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发放表上呢?

真相浮出水面。经过审查,时任带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申火生交代了村干部集体侵吞资金的经过。原来,征地补偿款共计60多万元,除了已发放给村民个人的款项,还有22万多元是施工方补偿给村集体的。

当时,临近村“两委”换届选举,申火生认为自己可能难以连任。于是,他决定在离任前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款项私分。申火生的想法得到了其他5名村干部的一致同意。

于是,有人制作发放表,有人提取现金,有人组织轮流伪造签名……一场集体私分补偿款的闹剧就此开始。申火生等6名村干部分三次把本属于村集体的22万多元资金私分完毕。

真相终于水落石出。涉案的6名村干部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2017年底,被这些村干部私分的补偿款也全数退回村集体账户。

为了避免更多的“申火生”犯下同样的错误,四会市纪委结合调研情况,组织13个镇街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采用“逐村审查、逐项清理”的模式,对村(社区)账务票据、集体资金使用明细进行集中审查,细致排查问题线索。专项整治中,四会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对83名违反纪律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严肃处理,挽回经济损失4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