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1月29日是农历小年夜之日,仿佛知道是大好日子,连续两个月灰蒙蒙的阴雨天也识趣地离去,虽说仍旧乍暖还寒,但这久违的暖日依然让人们纷纷喜眉开颜笑。粤北小城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新年气息扑鼻而来。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我跟随清远市连南县纪委吴书记和盘副书记,到涡水镇瑶龙村委和必坑村委慰问基层老党员和贫困户。
车辆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道路靠近大山的一侧不时看到从山上滑落下来的石子堆和泥土堆,甚至路中央还存在一些新滑落的石子。这一路S型弯和U型弯交替,我不禁脸色发白手心出汗,不知不觉握紧了手把。后座的吴书记笑着说:“小刘,不要怕,路走多了就习惯了。你瞧这山路十八弯,每个弯都有不同的路况,即使常走也得谨慎,这不就和我们纪委的工作类似吗?”众人见我仍是那番模样,忍不住都笑起来。
连南县纪委一行三人和老党员邓坚一聊家常。
后来,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之一的瑶龙村。瑶龙村坐落在半山腰上,虽然盘山水泥路通过村里,但大部份村户都住在公路的上方。据瑶龙村村支书所言,此次慰问的贫困老党员邓坚一同志(下文称邓老)住在离公路最远的山腰上。
看到我们的到来,邓老很是开心,笑不拢嘴,非要倒自己酿的瑶家米酒招待我们,并表示没三碗不给走,最后拗不过我等强调此行不能喝酒不能坏了规矩,以茶代酒才作罢。吴书记坐下后和邓老用客家话聊起了家常,询问邓老家庭经济近况、社保医保、孙子女教育等情况,了解对村两委的工作是否满意、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叮嘱要邓老保重身体,发挥老党员有作为的精神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建议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等。
随后,我们肩扛一袋米、手拎一桶油出发前往必坑村慰问其他贫困村民,在聊家常后献上慰问金。每到一处,吴书记和盘副书记就热络地和老乡聊起来,既聊最现实的家庭琐事,也聊国家大事、民生大事。
两位书记在查看帮扶挂点干部名单。
在慰问结束返程的路上,吴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小刘啊,这次慰问有没有什么感触呀?”见我在深思,吴书记说道:“基层慰问的要求是既要‘慰’,还要‘问’。‘慰’是指物质上的安慰,有比没有更令人开心,油米和慰问金是必要的。‘问’是我们借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以供决策的渠道,问的是实际民情、群众疾苦、群众获得感,问的是干部是否作为、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问’能将鼓励扶持、嘘寒问暖送到心坎上。”盘副书记补充说道:“只‘慰’不‘问’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万万使不得。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到困难群众家中去,真正了解困难并跟进解决困难。”
慰问,既要“慰”,还要“问”,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触、实打实的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牵挂。经这一点拨,我瞬间明白了慰问这词的真实含义,越发坚定心中的理想。(连南县纪委监委 刘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