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首页 > 悦读 > 悦读要闻 > 正文

涵养正气 砥砺情操——读《廉洁齐家·党员干部教育读本》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日期:2019-05-28 08:49:58
【打印】

广东人民出版社

涵养浩然之气,历来是为官从政的重要道德规范。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涵养不负人民的浩然之气?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党员干部培训教材评选中获得优秀教材的《廉洁齐家·党员干部教育读本》,无疑为党员干部涵养浩然之气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该书从我国传世的海量家训中,选取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挖掘其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既有古代先贤的治家训诰,也有革命前辈教诲儿女的家书;既有仁人志士的治家格言,也有思想巨子的修身心法;既有名门望族的家规家法,也有寻常百姓的训子道理。全书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主线,共六章二十四节,每节按“经典故事、经典家训、经典家书,配专家教授点评”的体例编撰,书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当是党员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精神食粮。

从志存高远的家训中涵养浩然之气

本书以“立志为本”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志的重要论述:“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阐明确立远大理想和高远追求,是个人修养成德、建功立业的起点。

在第一节,编者选用“太史公遗训励儿志”的经典故事、“王守仁示弟立志”等经典家训、“诸葛亮《诫外甥书》”等经典家书,反复强调教育子女首要的是引导其立志,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过的“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等激励党员干部树立远大志向的警句,诠释精到,教义深远,读之,颇受启发。

在“心怀天下”一节中,通过讲述“顾炎武忧怀天下”“毛泽东劝二弟舍家兴邦”两则故事,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和革命领袖放眼天下、敢于担当的广博胸怀,生动诠释了培养子女“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至为关键。

“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编者引用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提醒党员干部:要培养“以天下国民为怀”的大情怀。特别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的,“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切实躬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从勤政爱民的家训中涵养浩然之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教导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

党员干部恤民、爱民,关键看行动,看有没有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书中亦有专门警示:党员干部是否勤政,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并在“勤于政事”一节中,用聂继模诫子书等经典家书告诫党员干部:凡在官位,不论大小,事无巨细,都当勤勉。

然而,毋庸讳言,有少数干部思想懈怠、斗志涣散,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究其缘由,这些人淡忘了宗旨意识,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当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以“无功即是过”的进取精神鞭策自己,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着手,锐意改革,勤勉工作,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检视工作、指导实践,“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在“恤民爱民”一节中,编者用“林纾示儿书”“曾国藩家书两封”等经典家书,告诫党员干部要“刻刻存爱民之心”“把实现百姓的幸福安乐视为自己的职责所在”,强调“凡事为百姓考虑打算,才算尽到做官的职责。”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对于人民的事,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始终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力和薪俸皆来自于民,始终牢记“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与你有多亲”的道理,始终与人民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了解老百姓所需所想,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各项改革措施做细做实做到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从严以律己的家训中涵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三严三实”时,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在“严以律己”一节中使用“许衡不食梨”的经典故事、“康熙皇帝家训”的经典家训、“曾国藩《诫子书》节选”的经典家书,告诫党员干部:当一个人私居独处和心曲隐微时,尤其要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事事谨慎小心,时刻保持警惕,慎独慎微,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始终不越轨、不逾矩。

剖析一些党员干部违法犯罪的经历,许多都有着相同的滑落轨迹:最初曾信誓旦旦“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然而,当有过一次越红线经历后,就自我安慰“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感觉“湿鞋”无所谓后,很快又变成“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最后,越走越远,“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彻底滑入贪腐深渊。

如果他们能慎独慎微、慎初慎小,不以“别人不知道”宽恕自己,不以“不只我一个”原谅自己,不以“一次不要紧”开脱自己,恐怕也不会败到无路可退。

编者在“严以用权”“严守规矩”两节中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为官从政的廉洁底线,时刻严以律己,勤于反躬自省,不为妄念所乱,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私欲所惑,不逾越法纪“高压线”,不突破公私“分界线”,时刻用“老实做人,干净为官,廉洁从政”提醒自己、规范自己,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强化自我约束,严格自我要求,“不使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尹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