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在战争年代,很多革命战士被逮捕拷打。其中很多人因条件所限,被故人迫害致死,为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后人称颂。但也有不少人,利用监狱的有利环境,把监狱当做第二战场。与故人周旋,斗智斗勇,最后逃出魔窟。围屋越狱讲述的是兴宁共产党员谢华真、王志安从广东兴宁新塘岭国民党间粤贛边区总司令部看守所成功越狱的精彩故事。
新塘岭——兴宁国民党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看守所旧址
不幸被铺,计划越狱
1945年8月的一个晚上。几个月前,梅州兴宁共产党员谢毕真、王志安、宋梅通三人从闽西王涛支队军事学习后返回梅县途中,不幸被国民党梅县隆文乡公所自卫队逮捕。在梅县监狱关押一个月后,他们被转押到新塘岭——兴宁国民党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看守所。
新塘岭是一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曾姓围屋,围屋坐东向西。围屋几年前被国民党闽粤赣边区司令部征用作为看守所,关押的“犯人”大都是国民党从福建、潮汕抓来的一批仁人志士——共产党嫌疑犯。他被抓来时要先扣押在这个围屋,待后才转入监牢。
转押到新塘岭后,谢毕真和王志安发现看守所所在围屋看上去像坚固的堡垒,实际上破损得厉害,尤其是他们住的上堂放床靠墙的位置,有一个落地神龛,上面的墙体更是脆弱,用水淋湿后,轻轻一刮就能刮下一大片来。原来看守所为了关押犯人,只是临时简单地用土砖在神龛沿线起了一堵墙。神龛后面一米多远是围屋上堂的后门,后门设有两扇木门,除了用两根横木做门锁外,还有一个暗锁,这是客家围屋特有的,叫“暗闩子”。从这扇后门出去,就是围屋的“花头脑”,“花头脑”旁边南北方向都有通往外面的小巷。往北的小巷出去不远有驻军,往南的小巷是野外,所以只要打通神龛所在的墙,穿过南边的小巷就能逃出生天。在平日放风的时候,他们也仔细观察围屋守卫的情况,发现围屋左右两边的小巷门,白天有士兵看守,晚上关着,没人看守。而晚间的看守分两班,一班只有两三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细心的谢毕真还发现,晚班的其中一个看守对工作比较松懈,警惕性较差。另一个看守年纪较大。两人经过几天的细致观察和酝酿,一套完美的越狱方案被琢磨出来了,只需等待最佳越狱时机到来。
9月3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围屋,更加坚定了谢毕真赶紧逃出魔窟的决心。王志安也同意他的意见,但宋梅通比较胆小怕事,不敢加入谢毕真他们的越狱计划。
时机到来,打通暗道
9月4日,天气异常晴朗,黄昏的乡村小道上,铺满了细碎残阳,青青的草地上三三两两站着等待归家的牛羊。不一会儿,围屋就被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汁一样的夜色笼罩。还不到八点,“犯人”们早早就围在天井旁边,这些天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听完王志安的故事才睡觉。王志安见大家兴致那么高,故意大声说马上就来了。为了配合谢毕真,王志安今天还特别挑选了《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片段,第五回的《三英战吕布》。就在王志安开讲故事后不久,谢毕真弓着背,一只手用力捂着肚子说不知道是不是得了疟疾,肚子很不舒服,要先去睡觉了。他用另外一只手把蓝黑色破烂的大蚊帐放下后就躺到床上去了。在哼哼唧唧几声之后,见没人留意,他悄悄翻身爬到床底下,小心翼翼把神龛旁边的一块一块土砖拆下,钻到墙后面的上堂后门处,对围屋的几扇大门和通道及门锁全部“侦察”一番,返回上堂后,谢毕真将一条小小的草席垂下盖住神龛的洞口。也许是王志安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犯人”和看守都听得很入迷,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谢毕真已经悄悄开辟了一条越狱的通道。待谢毕真整理好洞口重新回到床上已是满身尘土,大汗淋漓。他兴奋地低声告诉王志安:“洞已打通。”
化险为夷,成功越狱
午夜时分,换班的时刻到了,一个姓温的看守班长接了班后,清点人数,就睡觉去了,只留下年纪大的士兵看守大门,没过多久,围屋鼾声四起,连看守大门的士兵也耷拉着脑袋打起瞌睡来了。见此情景,谢毕真感觉时机已到,他轻轻翻身钻到床底,从神龛洞口悄悄钻出去,把大门的“暗闩子”弄开,再经洞口返回上堂,把王志安拉了出来。谁知,当两个人从上堂后门出来时,不知是谁的衣服碰到了门上的铜把手,随即响起一阵清脆的哐当声,把“花头脑”附近居住的一个屋主吵醒了,只听她问了一句“谁啊”,这一问把谢毕真和王志安两个人吓得不敢迈步。不过,经验丰富的谢毕真很快就冷静下来,他按着王志安的肩膀在台阶旁慢慢蹲下来,侧耳倾听周围人的动静。万一他们的计划被守卫发现,就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谢毕真蹲下摸黑在地上摸索,终于找到了半块砖头,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幸亏被吵醒的那个屋主没再吱声,在确定没有引起屋内外的人怀疑后,他们才又悄悄站起身,踏上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小巷的入口,穿过小巷,摸到巷门。小巷门没有上锁,仅仅是用门闩闩上而已。他们推开门闩后,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飞快地跑出巷门,奔向田野,奔向了广阔的自由天地。
中秋节,他们渡过蕉岭河,到达雁洋的鹧鸪凹,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联络员杨庭珍,不久就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