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2024185129号
图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正在当地企业走访了解营商环境情况。潘小媛 摄
“感谢区纪委监委查处里水镇城建和水利办公室工作人员谢某,狠狠刹住了吃拿卡要的歪风。现在工程审核流程严谨透明,管理也越来越规范,我们做生意更加安心了。”前不久,面对前来回访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一名企业主道出了区纪委监委查处谢某案件后当地营商环境的明显变化。
近年来,南海区纪委监委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以查处涉企腐败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点题整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有力监督守好集体“钱袋子”,用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2022年9月,南海区纪委监委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清障护航促发展,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海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强化政治监督,严查“靠审批吃审批”“靠土地吃土地”等问题,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梗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但凡有项目就想‘薅羊毛’,不给钱就拖进度,这生意怎么做!”此前,在核查谢某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的过程中,当地企业主李先生谈及谢某“雁过拔毛”行径,愤愤不平。去年5月,谢某被采取留置措施,经查,谢某利用工程预结算审核的职务便利,拿捏着全镇工程圈的“脉门”,项目无论大小均要“薅一笔”,累计收受钱款470余万元。
为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进一步规范工程预结算审批,南海区纪委监委推动里水镇出台《里水镇项目进场交易操作指引》,规定工程造价100万元以上审价项目、400万元以上审图项目和50万元以上工程变更项目实行A、B角联合审查,将审批“晒”在阳光下。
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是企业经营的绊脚石。狮山镇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原副主任刘某某在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改变土地用途等手续上经常向项目开发企业狮子大开口,累计收取所谓“中介费”800余万元。南海区纪委监委收到问题线索后,及时对其立案审查调查。针对群众反映消防巡查员频繁检查“拿红包”等问题,南海区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狮山镇松岗专职消防队原副队长欧某某等6名消防执法领域干部,并推动区应急部门及各镇(街)完善督查检查机制,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2022年以来,南海区纪委监委共立案查处涉营商环境案件425件,留置64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0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76亿余元,向企业返还涉案财物2200余万元。不仅如此,南海区纪委监委还靠前监督,帮助辖区企业推动解决了污水排放难、分摊电费贵、消防验收慢等一系列难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今年一季度,南海区招商引资签约投资总额超300亿元,同比增长15.4%,这是企业对南海营商环境投下的信心票。
深化点题整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现在水压上来了,水质也干净了,我们还可以在手机上缴费,太方便了!”最近,家住乐安社区乐安圩东、西街住宅区的居民们别提多高兴了。
此前,该住宅区由于跨区供水、管网混乱,加上建设年代久远,水管生锈渗漏,导致水压不足、水质不佳,居民用水困难。居民们曾向有关部门申请修缮管网,但受跨区协调难、工程资金缺口大等因素制约,改造一直未能落地。2023年10月,南海区委巡察组进驻乐安社区,该住宅区住户关于“用水难”的反映引起了巡察组的关注,很快,相关反映被移交给区纪委监委。
“‘水龙头’连接着‘大民生’,必须尽快解决。”南海区纪委监委协调财政、市政、城建、社区等单位同题共答,对该住宅区进行供水系统改造,并跨区协调供水公司提供相关服务。如今,220户居民家中装上了新水管和水表,大家终于用上了安心水、放心水。
群众急难愁盼久久不能解决的背后往往是干部作风问题。对此,南海区纪委监委坚持群众出“题”,主动答“题”,推动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现在找车位容易多了,我们上班节省了不少时间!”感受到桂城街道海八路金融隧道地下停车场带来的便利,在附近工作的梁女士脸上洋溢着笑容。
此前,由于出入口设计不足、内部接驳通道不畅、验收资料不全等问题,该停车场仅五分之一的车位正常投用,桂城街道和区交通、交警等部门多年来一直协商推动整改验收,但由于工程方已破产清算,项目整改一直未有显著进展,剩余的车位“沉睡”10余年,看得到却用不上。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南海区纪委监委推动桂城街道和区国资局等单位破解难题,盘活该停车场465个车位,在金融高新区上班的白领、换乘地铁的“广佛候鸟”、出行游玩的群众得到了极大便利。
此前,南海区核心地段“停车难”问题突出,群众投诉举报不断,为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去年以来,南海区纪委监委以解决“停车难”问题专项整治为切口,压实相关属地和部门的责任,推动全区新增停车位2.8万余个、完成路内改造车位2.7万余个、智慧共享车位2500余个;同时,推动10余个机关单位在非工作时段对外开放停车场,盘活车位1500余个。
惠民实事办得越多,群众的获得感越明显。大沥镇河东社区125亩集体土地终于确权办证了、里水镇草场大道车辆违停问题缓解了、桂城街道东区社区家门口的充电桩建起来了……去年以来,南海区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抓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推动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解决民生急难愁盼,群众的生活有了看得见的改变。
强化农村“三资”监管,守好集体“钱袋子”
南海区村社两级集体资产近600亿元,可支配收入近150亿元。这么多资产怎么管、怎么花,既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重要着力点。
2023年佛山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开展以来,南海区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及各村(社区)做好清产核资、推行网上交易两项重要任务,村民增收、发展增效得到实现。然而,还是有人盯着这块“肥肉”不放,试图钻平台的空子搞恶意竞投,动集体的“奶酪”,如此一来,不仅会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还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
“有一个商铺在交易时被人盯上了,我们怀疑,有平台工作人员泄露内部信息,请你们帮我们查一查!”平地社区是珠三角远近闻名的布匹交易集散地,商铺众多,收到社区反映遭遇恶意竞投的问题后,南海区纪委监委迅速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核查,查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罗某、社会人员郑某等不仅串通倒卖内部信息,大肆向意向商户索要“茶水费”,还组织串通投标帮助他人“底价成交”,从中“分蛋糕”,严重扰乱交易秩序,涉及合同金额近7000万元。公安机关随即集中收网,一举抓获该团伙。在此基础上,该区纪委监委指导各镇(街)纪(工)委和村(社区)设立“恶意竞投”投诉举报专线,将63名涉嫌扰乱交易秩序人员纳入竞投黑名单,打好网上交易“补丁”。
农村小额工程是基层微腐败多发领域,南海区纪委监委深入研究农村小额工程领域腐败案件背后的监管漏洞,聚焦项目审批、招投标、款项支付等重点环节,制发纪检监察建议48份,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212个,完善制度22份。此外,针对集体租金被长期拖欠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督促村集体追回“应收未收”租金24亿余元,确保“颗粒归仓”。
除了管好“关键事”,还得管好“关键人”。南海区纪委监委紧盯村(社区)“一把手”等关键人员,紧盯违规插手项目建设、违规用地、虚报工程款等问题,严肃查处狮山镇凤岗社区原党委书记邓某某、里水镇洲村社区原党委书记李某某、狮山镇罗洞社区原党委书记罗某某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农村用地转建设用地方面存在的漏洞,推动全区开展“农转用”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推动重新签订用地合同590余份,涉及金额超6亿元。
在南海区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去年以来,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线上交易项目达4.1万余宗,组织交易2.7万余宗,成交2.3万余宗,交易金额超170亿元,平均溢价率9%,涉“三资”信访举报下降43%,“一降两增”(信访下降、集体增收、发展增效)改革成效持续巩固,村集体的“家底子”越做越大,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