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汇总 > 寻找南粤最美家风 > 家风故事汇 >正文

李晚:任其事而怕死,非丈夫也

来源:南粤清风网     日期:2016-12-23 08:59:14    
       李晚(1874-1911年),云浮市思劳镇路心村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12岁因家贫辍学,后来到了香港以缝纫业谋生。当他获悉南洋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活动时,旋即赶赴吉隆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李晚的夫人深明大义,勉励丈夫一心革命,勿以家室为念。

李晚(1874-1911年),云浮市思劳镇路心村人,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12岁因家贫辍学,后来到了香港以缝纫业谋生。当他获悉南洋有一批中国民主革命党人在活动时,旋即赶赴吉隆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时,李晚的夫人深明大义,勉励丈夫一心革命,勿以家室为念。

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

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针对不少革命党人感到灰心的实际,在1910年10月,约黄兴、赵声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起义。为此,孙中山亲自到华侨中募捐,购买武器,同盟会在香港设立统筹部领导起义。

1911年春,李晚作为特别组织的敢死队骨干,随黄兴等取道香港秘密潜回广州,筹划起义。同年4月22日,黄兴在广州部署起义。正在这关键时刻,负责运送枪械的人员泄漏机密,形势对起义部队非常不利。清政府派出警兵四处搜捕,起义部队好几个机密机关被破坏,一批革命同志被捕。在这危急时刻,革命党内部意见不一致,有的主张暂时解散队伍,等待时机,以后再举行起义。黄兴等仍坚持定于4月27日发难。李晚积极赞同和支持黄兴的主张,他说:“我们身为革命同志,为了推翻清政府,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若然怕死,就不是大丈夫。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以此唤醒广大国民,同心同德,履行救国义务。这样,实现革命目的就为期不远了。”

27日下午,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攻入总督衙门,到达后堂,才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逃走。其余各路起义队伍未能按时策应,攻入后堂的起义队伍纵火焚烧总督衙门,黄兴将队伍分为三路,力图冲出城门,与预定参加起义的队伍会合。起义军刚走出后门,即与大队敌人正面相遇,展开了激战,很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李晚高举义旗冲锋在前,在围攻总督署的战斗中,他与清军展开浴血奋战。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队伍陷入重围。突围后,李晚又转战于双门底(今北京路北段),继续与清军展开巷战。他身中数枪,坚持不后退,终因后援不继,壮烈牺牲,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驱除鞑虏,大丈夫死得其所”。

烈士儿子从军抗日

在广州起义前一天,李晚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弱妻稚子,思绪翻涌,不能自已,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作出起义的选择。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一份《致家兄诀别书》:“此行成败不可知,任其事而怕死,非丈夫也。余明知无济,只在实行革命宗旨,绝以生命为牺牲,推倒满清,建设中华民国。事成则汉族光明,或败身殉,愿毋我念。恳兄代告余妻区氏一言,苦守韬儿,他日继父之志,幸毋忘之。”这封家书字里行间蕴藏着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传递着继志革命的家训。

李晚牺牲后,其夫人区氏勤劳持家,教导儿子继承父志,发扬革命传统。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区氏毅然送唯一的儿子李可通从军,抗日救国。

李可通的女儿李悦平说,作为李晚烈士的后人,她倍感骄傲,要教育后代传承优良的家风。

来源:人民政协报、云浮日报、钱江晚报

附件: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广东省监察委员会

      合作单位:南方新闻网

      粤ICP备10233762号

      nyqfw@gd.gov.cn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