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来源:张忠德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3 12:23:32  浏览次数:-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面临较大压力。秋冬季节,流感、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半数以上传染性疾病都通过脆弱的呼吸道直接侵入肺部。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肺的“娇气”在于燥不得、湿不得、热不得、寒不得。肺又是保护我们身体的一个“防护门”,当“门”关得不严实,就会引发各种呼吸道疾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如何保护好我们脆弱的呼吸道呢?

秋燥来袭,保护好身体的第一道防护线。寒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冷,昼夜温差大。客家谚语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就是指天气变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赤脚蹚水过河或者下田了。此时,阳气逐渐衰弱,阴气渐长,岭南地区白天依然热,但有别于盛夏季节暑湿暑热,往往能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

此时,平时容易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疾患的人群要格外注意。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护该保暖的部位,如头颈部及足底等,因为秋风秋凉最喜欢袭击身体这些部位。如洗完头发一定要吹干;早晚外出或者在空调房间里,一定要佩戴丝巾或者披薄外套,使秋风秋凉及“人造风寒”无法乘虚而入。
其次,要学会选衣服,材质方面宜选择透气性较好的衣服;款式方面宜选择圆领或者微高领。平时身体强壮的人群不要急着添加衣物,让身体慢慢适应秋凉,提高身体耐寒能力。

秋季饮食养生:润秋燥,防秋寒。膳食养生,应以滋阴养阴之品润秋燥、补气调脾之品固好表。食物方面可以选择以下食物,蔬菜类:银耳、木耳、莲藕、西红柿、白萝卜、山药、花菜等。肉、蛋类:猪肉、兔肉、鸭肉、蛤蜊肉、鳗鱼、鱼鳔、鸭蛋等。水果、坚果及其他:秋梨、柿子、桃子、甘蔗、马蹄、苹果、栗子、松子仁、核桃、芝麻、蜂蜜等。药膳方面,可以选择沙参、玉竹、麦冬、百合、黄精、石斛、枸杞、桑葚等中药来滋润深秋之际的凉燥;还可以用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山药等平补温补之品来补气健脾。

起居调护:早睡早起,勤通风、勤晒被。《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即早睡早起。早卧,顺应秋季阴精的收藏之象,以养“收”气;早起,顺应秋季阳气的舒展,使肺气得以宣发、肃降。

建议晚上10点或11点之前入睡,尽量不要超过晚上11点。中医认为晚11点为阴阳交换之时,不能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阳气一定要尽早进入体内,通过早睡,养足体内阳气。

勤通风、勤晒被、勤洗被罩。适当开窗通风,充分利用午后阳光,勤晒被;勤洗被罩、枕套等;若房间干燥,可将加湿器或者湿毛巾放在床边。

运动养生:以动养肺,重在“收”。秋季养生重在“收”,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最佳的运动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傍晚7点以前,建议利用好午后阳光,多晒太阳。秋季应适当缩短运动时间(如原来运动1小时,则缩短至0.5小时);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度,运动后要及时擦汗,若出汗过多,要适当喝点补气或温性饮品,例如黄芪饮、陈皮熟普茶或浓浓的鸡汤等,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丢失的气。

养生汤小贴士。

(一)沙参玉竹煲瘦肉
材料:猪瘦肉400克,沙参15克,玉竹20克,生姜3~4片,精盐适量。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烹制方法:将各物洗净,猪瘦肉切块,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清水20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5小时,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

(二)黄精山药煲猪脊骨
材料:猪脊骨400克,黄精30克,山药(鲜品)100克,砂仁5克,精盐适量。功效:健脾润肺益肾。烹制方法:将各物洗净,山药削皮,切块备用;猪脊骨洗净,放入沸水中焯水;上述物放入锅中,加入清水175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5小时,再放入砂仁煮约15分钟,适量精盐调味即可。(作者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