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防治知多少
特应性皮炎又叫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湿疹,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表现为瘙痒和湿疹样皮炎的一种皮肤病,也可理解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湿疹”。在青少年儿童中尤其常见,患者或家属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会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平衡。实际上就是遗传过敏体质,加上外界环境的刺激引发了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有比较特殊的临床表现,比如婴儿期在母乳喂养阶段皮疹发于面颊部,中医称之为“奶癣”;儿童患者皮疹好发生在双侧肘窝、腘窝等 “弯位”的地方,中医形象地称之为“四弯风”;对于一些成人患者,往往皮肤更加干燥,常出现一颗颗结节,因为瘙痒,全身布满了抓破的痕迹和血痂,中医称之为“血风疮”。此外,瘙痒是困扰患者最突出的主观症状,常常引起搔抓——瘙痒恶性循环,顽固的瘙痒经搔抓或药物久治不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出现烦躁、易怒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喂养不当,比如常暴饮暴食、或喜肥甘厚腻等不合适的食物等,损伤脾胃,再加上受到风、湿、热等邪气的侵扰,导致发病。时间久了,又会损伤气血、脾胃肝肾等功能,所以病情就更加顽固。因此,中医认为,治疗该病,脾胃的调养和保护特别重要。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疗法包括内服中药制剂、外用中药制剂(溶液、油剂、药膏等)、针刺、艾灸、小儿推拿、刺络放血等,这些疗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缓解瘙痒,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整体对患者全身进行调理。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除了瘙痒和皮疹的表现外,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出汗异常、烦躁、睡眠紊乱、脾气暴躁等。从中医方面来讲,这些不同的伴随症状反映出了患者脏腑功能方面存在失衡的表现。西医治疗特应性皮炎常用外用激素药膏、抗炎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皮疹,但不能解决以上这些伴随症状。而中医通过特色疗法,注重整体调节,治疗疾病本身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这些伴随症状,同时也通过对患者过敏性体质的调理,使得患者这种体质对于外界环境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少复发,甚至不发,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可以选用下列药膳和食疗,对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帮助:
1.莲子淮山粥:干莲子(不去心)20g、干淮山30g、干芡实20g,加米煮粥。适用于脾肾亏虚,兼有心火者。
2. 苓枣淮山粳米粥:茯苓20g、大枣10g、干淮山20g、粳米50g,煮粥。适用于食少便溏、体虚乏力属脾胃气虚者。
3.独脚金谷麦芽汤:谷芽15g、麦芽15g、独脚金5~10g、猪瘦肉若干,煲汤。适用于脾虚食滞者。小麦过敏者禁用麦芽。
4. 淮山土茯苓汤:干淮山30g、土茯苓30g、车前草15g、猪骨适量,煲汤。适用于湿热较重者。
5.黄连糖茶:黄连6g,加水煎汁,调蜂蜜或糖,代茶频饮。适用于心脾积热证者。
6. 莲子甘草茶:干莲子15克、甘草2克、绿茶叶5克,开水冲泡,代茶频饮。适用于脾虚心火证者。
此外,容易反复发作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难点。因此,预防复发,控制好疾病的诱发因素,管理好患者的衣、食、住、行、洗也很重要。衣物方面,应尽量选择轻、软、宽松、透气款,颜色也要浅淡,同时避免丝、羊毛、化纤等衣物。饮食要清淡而有营养,避免已知的过敏食物。居住的环境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闷热,避免接触有过多尘螨、花粉等过敏源的环境。洗澡时的水温宜在35℃左右,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洗浴产品应选用温和、不含香料、刺激性小的中性洗浴产品。洗澡后应该立即使用保湿护肤产品滋润皮肤,每天应至少2次,要将润肤剂均匀涂抹于全身皮肤并轻轻按摩直至全部吸收。(陈达灿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名中医,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俊峰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