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防治重在早诊早治

来源:党风   作者:唐 军   时间:2022-03-28 17:19:04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升高,仅在2020年,我国就有近42万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近12万患者死亡。乳腺癌的另一个趋势是发病年龄年轻化,中位年龄为40至45岁,早诊早治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引起乳腺癌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乳腺癌的原因很多,且大多数是我们很难主动规避的。

  1.家族史与乳腺癌相关基因。乳腺癌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直系亲属有患乳腺癌的,要比其他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家族成员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与携带遗传性的基因突变(BRCA1/2)有关。普通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比例约为12%,携带上述突变基因会使得病率大幅增加。

  2.月经、婚育因素。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晚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终生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和生育未行哺乳者的发病率较高。

  3.乳腺本身疾病。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常伴乳房疼痛。乳痛常被误认为乳腺癌或癌前的征兆,困扰着很多女性朋友,但在临床上,乳痛症与乳腺癌关系不大,患者到医院就诊排除乳腺癌后,舒缓了紧张心理,80%以上的乳痛能得到缓解,而无需药物治疗。当然少数良性增生可能演变为乳腺不典型增生进而转变为乳腺癌,这些不典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有乳腺增生的朋友在40岁以后应当每年进行乳腺体格检查。

  4.既往用药。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骨折等的发生率,但激素替代剂可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服用激素替代剂的时间愈长,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愈高。因此更年期妇女服用激素替代剂应慎重,如果无明显的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或仅有较轻程度的不适感,则可不服用激素替代剂,如使用要定期做好乳腺相关方面体检。

  5.电离辐射。乳腺为对电离辐射较敏感的组织,过多地暴露于射线者患乳腺癌风险较大。

  6.营养饮食。许多病例对照研究认为脂肪和高能量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且有资料表明50岁以后肥胖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增大。

  乳房出现了哪些症状需要警惕?

  目前我国尚未开展乳腺癌普查,多数乳腺癌患者是在发现了乳房体征或症状来就诊的,发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到肿瘤专科医院或乳腺专科就诊并做进一步检查。

  1.乳腺肿块。这是最常见的表现,多数为无痛性硬块,而且有慢慢增大的表现。建议女性朋友在冲凉时做好自查,用右手触摸左侧乳房,左手触摸右侧乳房,检查乳腺有无新长出来的包块。

  2.皮肤改变。新出现的乳房皮肤凹陷,俗称“酒窝征”,往往酒窝的后面有硬块,可能为肿瘤牵拉皮肤所致。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皮肤溃疡等也需要注意。对于处于妊娠、哺乳期的乳腺癌患者,通常表现为整个乳腺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酷似炎症,但疼痛、发热的全身症状不明显,临床称为“炎性乳腺癌”。

  3.乳头改变。肿瘤侵犯乳头后方组织会出现一些症状,如乳头回缩、凹陷,乳头皮肤的糜烂、破溃、渗液、脱屑等。此外,对于单侧单孔的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要格外重视。

  4.腋窝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特别是乳房硬块同时出现的腋窝淋巴结肿大更需要警惕,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怎样诊断乳腺疾病?

  乳腺癌的诊断是个复杂的过程,症状和体征只是一种现象,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1.乳腺照片检查:又称钼靶照片,是乳腺癌筛查和术前的常规检查,优点是能将临床上难以摸及或虽能扪及但不甚典型的肿物成像,更能发现无肿块而仅有微小钙化点的乳腺病变。医生可根据影像特征初步判断良恶性,还可根据肿瘤特征判断可否保留乳房。

  2.超声检查: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不仅能很好地判断肿块为囊性或实性,同时又能了解其血液供应和周围组织的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3.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由于乳腺肿瘤存在异常的微血管密度,应用造影剂的乳腺MRI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方面具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任何一种肿瘤的最后诊断环节,包括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目的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和肿瘤的分子分型,以便制订准确的治疗计划。(作者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