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该怎样去治疗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类,按照病变的部位,可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还有少部分是特殊类型胃炎。无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是非萎缩性胃炎,患病率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研究显示,消化不良症状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一项纳入889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研究显示,13.1%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常见表现依次为上腹痛(52.9%)、腹胀(48.7%)、餐后饱胀(14.3%)和早饱感(12.7%),近1/3的患者有上述2个以上症状共存,与消化不良症状谱相似。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1)生物因素。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免疫因素。部分慢性胃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主要表现为以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伴有血和(或)胃液壁细胞抗体和(或)内因子抗体阳性,严重者因维生素B12缺乏而有恶性贫血表现。此病在北欧国家较为常见。
(3)物理因素。如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引起慢性胃炎。
(4)化学因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NSAID(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人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胆汁、NSAID(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胃黏膜。
(5)其他。包括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
“医生,我刚从消化内镜科下来。”患者老陈一进门就打开了话匣子,同时脸上略带着些焦躁。“我胃疼了挺久了,时常感觉腹胀,同时还有嗳气、食欲不振……刚刚检查过了,您看,这是我的胃镜检查报告。”
于是,我请老陈先坐下,然后和他慢慢说起了慢性胃炎的治疗和预防。
关于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下应对:当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根据不同的病症,应该服用相对应的药物:如出现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如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此外,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我接着说道:“你现在这个症状,可以服用莫沙必利、铝碳酸镁片等药物。此外,胃药需按疗程吃,不可稍见好转就立即停药。如果依旧反复,可以考虑做一次活组织检查或呼气试验,看看是否为幽门螺旋杆菌导致。”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慢性胃炎也不例外。养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吃药,而不改变饮食习惯,慢性胃炎可能会永远无法治愈。想要彻底的治愈慢性胃炎,就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1)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进食规律,多吃易消化、养胃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戒烟忌酒。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三餐按时吃,不要暴饮暴食,不熬夜,注意腹部保暖。
(3)保持好心情。据研究表明,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老被忧愁、悲哀、焦虑、气愤等不良情绪左右,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力不强,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肠道粘膜缺血、运动和分泌失常,发生形形色色的胃肠道疾病。
“以上三点,既是为了辅佐你现在的治疗,也是为了预防慢性胃炎复发。”我对老陈说道。(作者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