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风你应该知道的一些问题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9-09-20 11:27:27  浏览次数:-  

脑卒中,中医称中风,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意识障碍或抽搐等。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为此,本刊特邀请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为各位读者科普如何防治脑卒中。
 

问:哪些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

答:引发脑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脂异常、吸烟肥胖、年龄大于45岁、缺乏锻炼、营养失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障碍和酗酒。同时具有以上三种因素的人通常被认为是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尽早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予以防范。值得重视的是,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明显,防范脑卒中已经不再仅是老年人才需关心的事。

 

问:如何在早期识别脑卒中,并获得合理治疗?

答:脑卒中是急症,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即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对突然出现以上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问:脑卒中都是突发的,有先兆表现和诱发因素吗?

答:研究证实,常见的脑卒中诱发因素包括寒潮、高温、大量饮酒、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剧烈活动、体位突然改变、暴饮暴食、过度失水和感染等。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上述情况下更易于进入危险的卒中前状态。有效防控诱发因素以及实施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是当前脑卒中预防值得推广的新理念、新措施。

 

问: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答: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首次脑卒中发病的预防,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减轻体重、适当体育运动、减少饮酒量及长期坚持降压药物治疗,吸烟者应戒烟;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尝试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如无效再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脑卒中风险高的患者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再次脑卒中发病的预防。二级预防中危险因素的调控基本与一级预防相同。我国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研究证实,大于40岁的轻型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予以短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问:脑卒中发生后如何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答: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早期及长程康复治疗均能使患者获益更多。人工智能、康复机器人、远程康复训练等现代科学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脑卒中发生后的康复治疗开拓了巨大的空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