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防治糖尿病(二)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饮食管理和运动)密切相关的疾病。由于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一经确诊,就需尽快进行正规治疗,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血糖值、胰岛功能受损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分为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等5个环节。
其中,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任何治疗都需把饮食控制好,才能取得满意的降糖疗效。
合理控制总热量。许多“糖友”经常严格限制自己饮食,这个不吃,那个也不吃,其实只要总量控制好,什么都可以吃。我们提倡保持正常、合理的食谱,而不是“饥饿疗法”。例如,早餐可安排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个馒头(或花卷)加点凉拌菜。鸡蛋、牛奶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馒头补充碳水化合物,蔬菜补充维生素,营养搭配合理。中午吃饱,一般一碗饭加一碗菜,以青菜为主,搭配一些肉、鱼类。晚上吃少,尽量清淡,不宜进食油脂过高的肉类,防止夜间血脂粘稠梗塞心脑血管。
可以参考我国推荐的糖尿病患者饮食金字塔来制定饮食规划:食物中增加五谷类的比例,蔬菜瓜果吃适量,牛肉蛋奶要少吃,油盐糖要减量。
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餐进食八分饱,以下餐前不感到饥饿为准,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血糖显著升高,不宜进食粥水或甜品。做到定时定量,因推迟进餐容易出现饥饿感,下次就餐时大量进食会导致高血糖。
另外,是否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把血糖值压下来了呢?这是部分“糖友”会遇到的误区,通过加大药量虽然能使血糖值恢复正常,但过多的食物依旧会增加胰岛β细胞负担,可能引起血糖加大波动,血脂紊乱,易造成肥胖,降低药物疗效。另外,随意增加药量还会加重肝肾毒副作用。因此,靠多吃药来“平衡”多吃饭导致的血糖升高,是绝对不提倡的。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个体化。粗细粮搭配很重要,宜选用易于消化吸收的粗粮,如玉米面、小米面、全麦粉、荞麦、燕麦等,细粮可选用白面、大米。粗粮中的粗纤维对降糖、调脂、通便有益。主食总量控制在250~400g,肉蛋奶适量,每天食用100~150g瘦肉,以鱼肉为优选,其次可选鸡鸭肉,最后为猪牛肉。每天早餐饮用鲜奶250g,每餐都应食用蔬菜,因蔬菜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食盐限量在6g/天以内,钙的摄入量应保证1000~1500mg/天,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应选择用油较少的烹调方法,如:清蒸、清炖、清炒、煮、焖等,少食煎烤烹炸的食品。
此外,在血糖正常时可适量进食水果。推荐选用:每100g含糖量小于10g的水果 ,如无花果、西瓜、猕猴桃、柚子、草莓、石榴、西红柿、青瓜等 。慎重选用:每100g含糖量11~20g的水果 ,如苹果、香蕉、梨、杨桃、芒果等。不宜选用:每100g含糖量高于20g的水果,如柿子、杏、桃、菠萝、樱桃等。在数量上,每天可食用200g左右的水果,同时应减少约25g的主食,这样保持每日总热量不变。吃水果的时间宜选在两次正餐中间或睡前一小时。
是否可多吃“无糖”食品呢?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市场上的“无糖食品”仅仅是不含蔗糖,其他成分与米饭、馒头一样,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不要迷信“无糖”二字,平时需严格控制此类食品的摄入。
多尿是多饮所致,是否要严格限摄入水分?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而人体对高血糖及体内缺水的保护性反应表现为口渴、多饮;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严重失水、电解质紊乱,加重高血糖及体内高渗状态,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因此不要盲目限制饮水,可坚持喝茶,每天至少1500~2000mL。(作者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