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技巧策略 做实做细国企同级监督

来源:李利君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4 11:02:25  浏览次数:-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做深日常监督,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监督于问题未发之时,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推进,同级监督作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不仅是党章赋予纪委的一项政治责任,更是国有企业纪委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要路径。只要保持政治定力,创新监督方式,讲究技巧策略,厘清职责、重点突破,控制节点、把握尺度,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厘清工作角色分工  协助党委落实主体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同级党委委员与分管监督工作的纪委书记的关系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既是同志式的,也是监督式的;既维护党委决策部署,也监督部署及其执行情况。强化政治监督,需要纪委不遗余力地协助企业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保证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实到位,不打折、不走样。例如,企业党委在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时,纪委启动扶贫领域专项监督,对扶贫工作的资金使用、工作作风和成效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党委专题报告督促纠正;企业党委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纪委同步开展专项检查,对防疫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复工复产是否及时进行监督等,这些既是监督,也是推动工作执行,确保工作成效。在实际工作中,党委其他班子成员对分管下属的直接接触相对较多,日常监管中有可能会存在“感情分”,主体责任压力传导层层递减,这也要求专责监督的纪委书记坚持“一把尺子执纪”,唱“黑脸”督促班子成员压实责任,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姑息,管党治党决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2019年,省交易控股集团纪委启动了“项目化”监督,对日常经营管理中8个廉政风险较高的领域进行专项检查,随后将检查报告呈报党委后交由分管班子成员跟进,督促各分管领导履行“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治和整改,形成了从集团纪委专项检查入手,到党委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完整闭环。2020年“项目化”监督延伸到对出资企业派出高管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集团纪委发现苗头性问题后,向党委专题汇报,促使党委班子成员正视问题、及时处置;深入治理,举一反三,层层传递“从严”的信号。

 

综合用好多种监督方式  把握节点因势利导

监督方式有很多种:同志式的提醒、朋友式的谈心,直陈不同意见、上报重要线索。要区分不同对象性格特点、不同事件性质、不同对话环境场合等因素,恰当运用这些方式。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我们发现:讲故事胜于讲道理,坦诚相见胜于教条说教,抓早抓小胜于养虎为患。坚持政治站位,并不意味着空谈理论,可以精心选择正能量、具有感染力和针对性的好故事来打动人;坦诚相见更见真心,躲躲闪闪反倒减弱了力量;对于主要问题,及早上报,胜于“船到江心补漏”。在企业日常监督中,纪委书记在民主生活会前的班子成员互谈时,开诚布公讲问题;在专项审计的反馈整改中,对涉及的班子成员提出整改建议;启动纪律执行情况自查,引导班子成员自觉开展内化于心的党规党纪学习、刀刃向内进行自我剖析等。这些都是仔细拿捏“火候”、精准捕捉“战机”、灵活开展同级监督的方法手段。

 

借力上级组织和纪检部门有效开展同级监督

一是日常工作要借“机”融入。配合上级党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日常监督、也支持同级党委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部门的相关检查、考核以及其他监督。譬如对于上级党委或纪检部门组织的对党委书记的述职工作,承担这项工作日常事务的是党群部门,但其报告中不能不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所以要积极主动把本级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融到党委书记述职报告中去,让党委书记的“职”和“廉”结合起来。二是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监督同级党委履职用权情况,对于重大问题,应该及时向上级纪委报告。所谓“重大问题”,指违规违纪甚至涉嫌违法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已经触碰红线,就应该及时向上级纪委报告。三是精准进行政治生态“画像”。企业政治生态是上级纪检部门宏观掌握企业总体情况的途径,也是企业纪委日常监督的成果反映,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既不回避矛盾,也不夸大问题,如实反映本企业政治生态和党组织治理情况,是企业纪委同级监督的应有之义。

 

要从人文关怀的视角  让监督工作有温度

监督工作是一件离不开人文关怀的工作。国企纪检监察干部要带着治病救人的善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纪检监察全过程,贯通融合纪法情理,让干部在“严管”中感受到“厚爱”。党委班子成员与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个性,也许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如有虚荣心、不爱听忠言劝告……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也不排除有成为“一把手”或者“关键少数”之后悄悄滋生的“权力任性”。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这些个性差异,因势利导。一是要深入研判。认真分析党委班子成员的个性特点,因人施策。二是要互相尊重。对于同级领导作为党委成员之一的意见,要彼此开诚布公、相互尊重。三是要讲究技巧。提意见时,要注意场合和个性特点。这些技术性的技巧,是为了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敌意,避免引发过激的反应,不要让监督工作额外付出过多需要协调的精力。

 

把握好监督边界  有序有理有据履职尽责

党委与纪委各有职责。党委对全面从严治党负主体责任,纪委是党专责监督的政治机关,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一方面,同级党委主要领导要和普通党员一样接受监督,不能把自己置于监督之外,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同级监督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有关规定,纪委对同级党委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有监督之责。例如,企业纪委书记参加党委会、列席董事会、经营班子会或其他专项会议,监督“三重一大”事项是否经集体决策,是否合规合纪合法;全流程参与选人用人事项,监督其中是否存在搞“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倾向等。在这个过程中,纪委书记既要敢于担当,适时发表意见,也要业务娴熟,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同级监督的“度”。监督执纪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基层党委委员违反党纪的问题,由上一级纪委决定初步核实、立案审查等执纪程序。同级纪委只能向上级纪委如实汇报党委的问题,没有线索处置权,也没有初核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现实角度看,做好国企同级监督,纪委敢于担起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很重要,同时也离不开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一把手”的支持。国企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既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同级监督的规定要求,知难而进,又要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逐渐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接受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同级监督”的生态环境正日益优化,充分坚定同级监督的信心,持续做实做细国企同级监督,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作者系广东省交易控股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