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责任”协同发力 促产业旺农民富

来源:雁 回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9 12:53:59  浏览次数:-  

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感受公平正义,收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使命所在。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清远市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续奋斗,以有力有效举措,保障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让农业振兴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日益美起来。

 

“两个责任”协同发力  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笔直延伸到村里,村头小桥流水,竹林松涛,健身场上,孩子们奔走嬉戏,老人闲坐笑谈。远处,是成片成片已平整好的田地,大崀镇党委书记谢峻岭介绍道:“这里将来都要种上无花果,村民创收的希望都在这片广阔的田野上。”

近年来,松林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以土地整治整合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东风村小组引进集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粤崀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无花果种植的“一村一品”产业,并辐射带动整村连片规模发展。建成松林乡愁竹木艺品合作社,引进悠闲垂钓体验项目,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生态文明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优秀村”……谢峻岭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荣誉证书,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崀人,看着原来贫穷的故乡变得这么漂亮,村民生活这么幸福,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松林村的蝶变,只是阳山县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20年11月底,阳山县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8840户18455人稳定脱贫,全部55个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蓬勃发展,阳山淮山、阳山西洋菜、阳山鸡被评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村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村获得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荣誉称号。

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有效监督。近年来,阳山县持续开展基层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基层正风反腐常态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纪律保障。

2020年5月,阳山县对55个省定贫困村进行巡察“回头看”,实地查看产业扶贫基地45家,扶贫项目93个,共发现资金使用滞后、项目收益未及时发放、返贫风险高等突出问题16个,并推动立行立改,确保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正风反腐肩负着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护航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做实做细基层监督,着力解决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基层党员干部习惯监督,在监督下开展工作。”阳山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道。接下来,阳山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加强对落实“四不摘”要求及各项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的监督检查,以强有力的监督护航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督促管好人、财、物  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这个项目很快就完工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看着日益完善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凤一村村民杨大婶一脸憧憬。该项目是2020年清城区45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列入农林牧渔系列项目重点推进,这意味着村集体的收入又将增加,村民离全面实现小康又近了一步。
然而两年前,新马村还被定为源潭镇“软弱涣散”党组织。加上村里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村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集体收入低下,新马村被定为清城区区定贫困村。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只有把监督责任压紧压实,才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源潭镇纪委立足职责定位,分析廉政风险点,提醒新马村党总支部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同时,镇纪委坚持抓“头雁”、推转变,督促新马村“两委”班子重视党建工作,改变工作作风,打造一支廉洁履职、富有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在源潭镇党委和镇纪委的指导督促下,近年来,新马党总支部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组织党员为孤寡老人秋收稻谷、为空巢老人浇水等志愿活动,坚持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完善各项学习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现在,我们的党总支部凝聚力更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 新马党总支部书记杨振贤说道。

在党建引领下,该村集体经济发展日益步入快车道。通过盘活村里闲置的小学旧址、土地等,新马村集体收入由2017年的6万多元提高到2019年的18万多元,增长了三倍。

钱有了,怎么管?镇纪委督促镇财监中心制定了《清城区源潭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对农村财务从资金、票据、资产等1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监管,用制度管好用好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与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形成紧密协作,在完善“组账村管、村账镇管”的基础上,运用农村集体“三资”平台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实行全程监督。如新马村委会通过“三资”平台对该村大楠塘地块进行盘活交易,面积达1240.03亩,最终交易价297.6072万元/年,为摘掉困难村的帽子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的新马村变化翻天覆地:村集体收入逐年上升,破旧危房被改造成了新房,泥泞的村道改成了宽敞水泥路,门口新建的广场成了村里的娱乐广场,一到晚上来这里跳广场舞、遛娃散步的村民络绎不绝。据悉,在最新的测评中,村民对“两委”班子的满意度高达97%,村党总支部也顺利通过了“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验收初评,得到了上级验收组的肯定。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带领村民奔向美好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我从一个临时工变成了一个打卡上下班的现代农民。村干部也很尽责,政策宣传和落实都很到位,我们有空的时候也会到村委门口看看公开栏,遇到不懂的村干部会给我耐心解释。”近日,英德市连江口镇纪委工作人员到基层走访群众,了解“两委”换届后连樟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一提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连樟村下楼村小组村民陆国建笑容满面。今年50岁的陆国建和妻子都在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工作,一个月能挣到6000多块钱,对于未来的生活,他信心满满。

结束了乡村振兴学院一天的安保工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陆奕和披着夕阳步伐轻快地向家里走去。2020年,陆奕和仅当保安一项收入就有42000元。“做梦都想不到,现在的日子这么好!”

2016年,被识别为精准扶贫贫困户,并纳入低保户。陆奕和,和全省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一样,他的脱贫之路,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的扶持。连樟村“两委”干部帮他通过财政贴息贷款5万元,用来种植麻竹笋并帮他谋得一份保安工作,有了稳定工资收入。

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连樟村还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竭力守护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经过村里组织的培训,陆奕和取得了电工证。口袋富了,生活美了,儿女们也圆了大学梦,陆奕和的思想也跟着进步了,村党支部引导鼓励陆奕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已发展为预备党员。

昔日的贫困户,纷纷成了勤劳上进的致富典型,离不开党建引领。2017年,“85后”青年陆飞红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当选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他将村里的党支部从原来的8个优化为5个,并从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大力发展党员。陆飞红告诉记者:“我们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我们农村优质农产品种出来,再卖一个好价钱,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富起来的同时,把家乡的环境也建设得美丽整洁。”如今的连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果蔬茶现代产业园、乡村振兴学院、连樟客厅(旅游接待中心)等发展蒸蒸日上,村民们曾经梦想的幸福生活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