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擦亮巡察利剑
提级巡、交叉巡,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逐步破解;“探底式”巡察,利剑直插最基层,监督视线高度聚焦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融合,各种“疑难杂症”不断化解……近年来,广东各级巡察机构不断探索总结巡察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监督实效,巡察之剑更显锋芒。
“提级”“交叉”联动 破解“熟人”干扰
开展“提级”“交叉”联动巡察,是破解基层熟人社会人情干扰、提升巡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今年年初,伴随着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道礼村村民的欢呼,位于该村闹市路段的违建“巨无霸”——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某商业项目,最终在数台挖掘机的机器轰鸣声中化作残垣,一场历时长达8年的拆违“长跑”终于落下帷幕。
民之所怨,利剑所指。4年前,广州市委部署包括对大石街道在内的6个镇(街)的提级巡察,巡察组甫一进驻,便收到了数十封来自当地村民的举报信。“某商业项目是违法建筑,每次举报都不了了之,多年来一直损害我们村集体的利益。”连同举报信一起附上的,还有地块规划图纸、印有数十名村民手印的请愿书等,证据直指某商业项目。
“这个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必须高度重视。”巡察组随即开展现场走访调查。“如此大型的商住楼竟会是违法建筑?”经进一步核实发现,自2012年某商业项目动工至2014年落成,该违建项目无视城管执法队下达的38次整改通知,甚至出现“一边拆,一边建”的场面。该巡察组立即向广州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形成问题线索移交番禺区纪委监委处理并成立专案组跟进。
没了“关系网”的影响,少了“说情风”的干扰,整体拆除工作很快就完成了。过去,某商业项目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市委提级巡察的优势在于权威性高、受人情地域影响较小,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没有出现当地干部求情或是其他人情干扰的情况。”广州市委巡察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受‘熟人社会’的影响,越到基层,巡察面临的阻力越大,存在‘巡不深’‘察不透’等问题。”该市两级巡察机构积极探索提级巡察、交叉巡察,努力冲破“关系网”,增强监督实效。
“以前在本区内开展巡察工作,因为相互认识,说情的、打听的特别多,很受干扰。这次组织的交叉巡察,人情干扰确实少了,我们的精力也更集中了。”广州市区委巡察某组组员小李体会很深,进驻陌生单位,他轻装上阵,接连发问:“您所在党支部有多少人?”“您的党费按月交还是按季度交?”“交多少?”……
“如果对方是我的老领导或者同事,一看第一个问题答不出,可能就不好意思追问了。不问,就不知道他对单位党建是否上心。”提级、交叉巡察把监督空间相对隔开,避免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顾忌,利益交集减到最少,使巡察组干部能够放下顾虑,大胆开展监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敢于反映问题。自2017年以来,广州市各级巡察机构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巡察利剑直插基层,分三轮对全市30个经济体量比较大、问题反映比较多的镇(街)党组织开展提级巡察,共发现各类突出问题1536个,提出意见建议674条,推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911项,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
“探底”下沉 察出真情实情
巡察工作的方向在基层,重点在基层。然而基层的真正痛点在哪?这不是在办公室问几个问题就能了解的,还需要巡察干部深入“探底”摸查。去年以来,汕头市开展“探底式”巡察,对该市三级公安党组织进行全覆盖系统性“政治体检”,一巡到底、巡出了成效。
“你们单位在疫情期间对干警进出是怎么管理的?值班执勤干警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隔离?你们有没有组织学习防疫规定和要求?如果所里出现疫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巡察组这一连串问题把汕头市收容教育所一众干警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为鼓励广大干警说真话、说实话、说出隐蔽性问题,汕头市委巡察组发动“大部分人”挖掘公安工作突出问题。经谈话了解发现,该市收容教育所在封闭勤务期间违规批准多名民警离所外出,且在未采取有效防疫措施情况下返岗执勤,严重违反有关防疫勤务及工作纪律。“收容教育所是封闭性很强的场所,由于被收容教育人员反映举报渠道非常有限,如果不是这次‘探底’巡察鼓励大家说真话,这个问题就很难被发现。”问题看似小,却事关防疫抗疫大局,巡察组立即推动责任单位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停职、免职、通报处理,并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疫情防控隐患大排查,防止出现疫情防控漏洞。
除了谈话了解,汕头市委巡察组发挥“利剑”作用,将“探底式”巡察做深做细,实实在在延伸到基层。“通过走访,我们发现了隐藏在高层民宿的犯罪窝点!”汕头市委巡察组走访时发现市公安局对住宿服务行业失察失管,顺藤摸瓜发现了市区超高层违建民宿及村民住宅沦为违法犯罪分子藏身之所的问题,巡察组迅速出击了解核实,并推动市公安局立即开展专项行动,仅用1个月时间破获刑事案件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62人,行政处罚97人。除了走访、谈话,巡察组还通过公布举报信箱、设置举报电话、进村入户等畅通群众反映诉求通道,多方了解基层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深化协作 合力推动监督提质增效
根据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对河源市源城区法院2名干警开展审查调查;巡察反馈后两天内,近10名党员干部陆续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这份沉甸甸的巡察成绩单,背后是不断优化“巡察+”协作机制,推动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融会贯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发现问题、迅速呈报、分析研判、果断出击、立案调查……去年9月,在河源市委巡察组进驻源城区人民法院后三个月内,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原负责人陈某晖,原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罗某冰先后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此时,巡察还未结束。当地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巡察威力大、效率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高效巡察离不开多部门协作配合。河源市委巡察办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目标要求,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市委巡察机构与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市委巡察机构与市委组织部关于巡察期间加强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操作规程》等制度机制,强化巡察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协作配合,促进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相互贯通、协调衔接、深度融合,多方联动,推动巡察工作高效开展、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真是没想到这场巡察反馈会的震慑效果这么大”,源城区法院一名法官说,“反馈会上谈到的如何避免裁量空间异化为交易空间等讲话内容,句句直击人心,让人备受警醒和震慑”。河源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方明通过巡察反馈会向违纪违法人员“喊话”,会后第二天,源城区法院5名干警主动向源城区纪委监委投案,如实向组织交代过问、干预案件及向罗某冰贿送财物、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源城区法院相关人员主动投案的举动,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后源城区检察院2人、河源市公安局源城分局2人以及河源市多名律师相继到源城区纪委监委交代了违纪违法问题。涉嫌违纪违法的相关人员从“灵魂触动”转变为“主动投案”,彰显巡察监督的震慑作用,体现了各类监督融合贯通的质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