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监督贵在日常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各级一把手的“头雁效应”,把广东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牵头开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调研时指出,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的监督,防止一把手自己走偏了还带坏了风气,推动一把手更好成长和履职尽责。
监督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在监督过程中不能四面出击、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区分轻重缓急,牢牢牵住一把手监督这个“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监督实效整体推进。
对此,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督一把手要重点监督一把手廉洁自律情况和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特别是落实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问题导向 警惕一把手潜在风险
相比广大党员群体,领导干部虽居少数,但身处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对所在地区和部门、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把手职务更高,权力更大,责任也更大。正所谓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把手既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也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这个“关键的关键”以身作则,大家就会跟着学、照着做;反之,将造成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纵观近年来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腐败问题背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因素如影随形。如果一把手腐败,最后往往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形成“窝案”“串案”等塌方式腐败,严重破坏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就剖析了不少惨痛教训——山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聂春玉带头跑官、买官、卖官,带坏整个班子和队伍,一些领导干部在向他行贿的同时,也收受自己下属的贿赂;时任中石油一把手的蒋洁敏为谋私利乱批条子时,其下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形间成了帮凶和同谋。
“什么都要抓一把手才行,管住了一把手,就管住了问题的绝大部分。”专题片中蒋洁敏的话,是教训总结,也是警示提醒。
近日,一组数据引起了媒体注意:党的十八大以来至今年6月底,广东已查结处分的697名省管干部中,时任一把手或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在一把手岗位的占比达到了50.1%;《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两年来,截至今年7月底,广东共问责各级党组织一把手355人,占全部问责对象的41.96%。这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广东近年来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仍比较突出。
7月16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广东省委反馈的巡视意见,同样反映出上述问题。中央巡视组指出了广东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党的纪律建设不够严实,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还需进一步巩固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履行“两个责任”不够到位,对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不够,一些地区和单位出现系统性腐败,“窝案”“串案”频发。
靶向发力 明晰一把手监督重点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这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好监督的基本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
透过近年来查处的一系列腐败案例不难发现,“破法”必先“破纪”,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违反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但现实情况是,一部分领导干部习惯于把防线设置在法律边缘上,认为只要党员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同时,有些纪检监察机关在下大力气查办大案要案时候,忽视了监督这一首要职责,放松了对党员干部日常的监督。因此,监督一把手要立足抓早抓小,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及时介入、及早提醒,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此,广东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监督一把手的主要途径及内容。《意见》聚焦监督各级党组织一把手,从“上级一把手约谈下级一把手”“各级一把手述责述廉”“将一把手作为巡视巡察重点对象”“加强对一把手的纪律监督”“发挥民主生活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一把手教育提醒”等六项规定共18条措施,探索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据悉,今年以来,广东从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做起,经常性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推动“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第一季度,省委书记李希开展提醒谈话38人次。第二季度,针对一些省管党组织一把手在年初述责述廉中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委决定由省委常委、副省长和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对他们一一进行约谈,目前已约谈87人。
今年3月,佛山市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提醒,提出“三个一”,即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每年进行一次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对新提任一把手开展一次任前谈话和发出一份书面提醒书,以此增强一把手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今年3月下旬,佛山市某职业技术学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食堂招投标等事项。该学校食堂每天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教职工提供餐饮服务,标的资金数额大。会上,有关部门提交的招投标方案只用一张A4纸简单罗列了招标需求、邀请专家组评审等信息,最终却获得了通过。纪检监察组在该校进行相关检查时,发现了党委会议记录中有关学校食堂招投标事宜。经过调查,纪检监察组针对方案可能存在的诸多廉洁风险问题约谈了佛山市某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徐晓,提醒其绷紧纪律之“弦”。徐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叫停招投标项目,责成有关部门对相关事宜重新安排,另择时机重新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讨论。
“幸亏纪检组的同志及时提醒,要不然出了问题,我这个一把手可就难辞其咎了。”提起被纪检监察组咬耳扯袖,徐晓记忆犹新。促使徐晓谨慎用权的除了纪检监察组同志的提醒,还有佛山建立的决策用权全面留痕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三重一大”决策必须集体研究,一把手不能以现场办公会、招商引资会、文件圈阅等形式决定。
湛江廉江市则根据信访举报、巡察及办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足于抓早抓小,把监督挺在前面,充分发挥约谈的监督提醒作用。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市委、纪委书记约谈市直单位及各镇街一把手,镇委、镇纪委书记约谈“两委”及“七所八站”的一把手,做到“五个必谈”,即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所辖区域、所在单位存在问题或受查处干部较多,应予警示提醒的必谈;对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或“四风”方面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必谈;对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方面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必谈;对履职不力、不积极作为、工作效率低下,应予警示提醒的必谈;对有轻微违纪未达纪律处分,应予警示提醒的必谈。今年以来,该市被约谈的一把手共计23人(次)。
这都是广东加强党内监督、强化一把手监督效果的生动实践探索。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及时发现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及时纠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