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监督 看住基层“微权力”

来源:尚 纪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9-07-15 19:41:42  浏览次数:-  

白云区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对一名会计人员违规办理出入境证照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并由嘉禾街监察组作通报处理;海珠区监委派出南石头街道监察组对一名村居级河长上报内容造假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并实施谈话提醒……随着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拓展到“最后一米”,广州一些基层公职人员感到“村官”不好当了,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2019年3月,广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开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工作   。截至今年6月10日,广州全市村(社区)监察站已挂牌2821个,配备站长1996名、监督员5291名、信息员8263名。各监察站已接待群众6670人次,发现违规出入境、私自开发收储地块、履职记录造假、隐瞒违法事实申请入党等问题156件,上报问题线索122件,由相应派出镇(街)监察组完成调查并作出处置97件。

 

发挥“贴身监督”优势打造“家门口的监委”

扶贫领域执行政策缩水走样?安排项目资金优亲厚友、贪污挪用?这些在基层易发多发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发生,群众最清楚,村(社区)监察站最容易听到、看到。白云区嘉禾街道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成立后,充分发挥信息员为本社社员的优势,利用信息员与社员常接触、共生活的特点,收集身边事,掌握社情民意,发现问题线索。

2019年1月上旬,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信息员向监察站反映望岗经济联社某经济合作社会计员黎某某不向街道申请,私自出境的有关情况。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立即向区监委派出嘉禾街道监察组反映。根据监察站反映的情况,派出监察组向公安部门调取该会计员办理出国(境)证照和出国(境)情况,并对其谈话了解。经调查,黎某某于2017年12月不向街道申请私自从公安部门补办了一张《往来港澳通行证》,补办后不主动将新办的通行证交街道党政办统一保管。2018年8月30日,黎某某在没有向街道申请出境的情况下擅自持证到澳门旅游。黎某某也承认其不向街道申请,私自补办通行证和出境的事实。根据《街经济联社(经济合作社)干部、财务人员出国(境)管理规定》,派出嘉禾街监察组对黎某某进行了谈话提醒,进行公开通报,并责令其交回补办的港澳通行证。目前,黎某某已将港澳通行证交回街道统一保管。

作为监察工作在村(社区)的“瞭望岗”和“消息哨”,白云区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制作了《望岗经济联社监察站投诉举报箱》,放置在经济联社办公楼、三个片区办公区,并公布监督电话,积极收集分析社情民意。目前该监察站已收集涉及外嫁女股份分红、违规出国境等一批信息或问题线索,并查实问题线索3条。

“推动监察职能向镇(街)、村(社区)延伸,有利于克服上级监督不到位和滞后的问题,充分发挥‘贴身监督’的天然优势,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广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借助科技之翼  提升监督实效

打开“海珠微监察”微信公众号,“廉政教育”“监督举报”两个按钮一目了然。据介绍,为切实提高社区群众监督意愿,提高举报平台的公信力,打消群众举报顾虑,该微信公众号对接海珠区信访举报平台,由区纪委监委信访室直接管理,对接收的问题线索集中按信访举报件流程处理。

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手机APP、微信平台,在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线索的同时,也为村(社区)监察站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履职能力和履职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撑。如“海珠微监察”微信公众号就曾收到群众反映称,某经济社社长可能存在隐瞒个人不符合入党条件的问题。据反映,该社长曾申请入党但政审不过关,随后其隐瞒事实转向其他街道社区党组织申请入党。最终这条线索得到了及时处置。

增城区新塘镇东华村监察站则将“东华清风”APP的二维码张贴于村中各公告栏,群众可通过扫二维码或者从东华村的微信公众号进入页面,了解东华村党风廉政建设、“三公开”等事项。目前东华村全部600多户村民均已关注该APP。

 

建章立制  让基层监督有章可循

机构、人员、职能“三到位”后,如何让三者实现有机结合,使派出镇(街)纪检监察组、村(社区)监察站一经成立就能开足马力,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实现治理效能的转化?建立工作制度,形成顺畅的运行机制是关键。

在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进程中,海珠区纪委监委将制定社区监察站全流程履职清单作为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制定《海珠区监察职能向社区延伸试点工作任务分工安排》《街道特派监察员、社区监督员监察监督责任重点职责清单》等工作制度,确保村(社区)监察站按照工作清单,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按照清单,我们对监察站应该监督什么、按什么程序监督、要负些什么责任,这些都很清楚,有助于我们大胆监督,精准监督。”该区一名监察站站长说。

白云区则通过制定村(社区)干部正负面清单的形式,进一步规范监督行为,增强监督有效性。该清单既是监察站的履职依据,也便于群众监督村(社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据统计,广州各区纪委监委已制定关于加强镇(街)纪检监察组织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监察职能向村(社区)延伸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工作制度近20项、关于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工作规范等模板33个,对派出监察组和村(社区)监察站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履职办法、协作机制和工作流程等作出了规定和规范,为派出镇(街)监察组和村(社区)监察站高效履行监督职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权责相称  激发监督活力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全市各镇(街)纪(工)委共处置问题线索、立案数同比增长18.3%、37.1%。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查处镇(街)以下基层干部同比上升42.7%。数字背后是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现实,和村(社区)监察监督力量专业性不强、工作落实难以跟踪问效、监察工作面临“熟人监督熟人”窘境等客观情况。对此,广州严把队伍入口关、管理关和考核关,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履职动力为抓手,努力破解基层监督人手不足、能力不强,纪委(纪工委)书记甚至被一些镇(街)当做养老闲职岗位等问题。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今年3月和6月,广州市纪委监委组织部先后两次组织对全市所有镇(街)纪(工)委书记的全员培训,以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通过培训,学员们普遍表示,“收获很大,对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在广州,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监察站工作人员可行使列席会议、走访、谈话等监督手段。这为村(社区)一级监督提供了有力抓手,增强了对权力的刚性约束,维护了监察站开展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白云区建立动态的村(社区)干部廉政档案,收集村(社区)干部的个人、家庭、出入境、财产等方面情况和换届竞选承诺、年度述职报告等内容,全要素展示村(社区)干部参选初心、廉洁履职等情况,为监察站提供了一手资料。

针对部分镇街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不落实、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广州市各区纪委监委建立对派出监察组组长的日常履职考核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派出监察组组长履职汇报会,现场开展履职汇报和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结果与派出监察组组长选拔任用、奖励惩处、教育培养等挂钩,对综合评价反映问题比较突出、排名靠后的派出监察组组长,由区监委领导谈话提醒。”上述负责人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