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划个圈 小平台搞定农村“三资”监管难题
——“三资”管理平台对农村“三资”实行无缝监管
泡上茶,点上烟,郝春野稳坐办公椅,操纵手机经过10多轮“厮杀”终于拿下广州市黄埔区华坑路一处5000余平方米仓库的承租权。
“没有人情干扰,堵住了围标、串标,一个字,爽!”对于6月3日上午的这次电子竞投,郝春野直呼“过瘾”。
电子竞投,是黄埔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三资”管理平台最近研发新增的一项业务。据了解,黄埔区自2013年开始推出并不断完善的“三资”管理平台,集集体资产台账管理、资产交易、财务核算及公开、基建工程交易、“三资”监控、成员管理等业务、功能于一体,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数据平台、全方位监控、实时性预警,“三资”管理平台成为黄埔区“三资”监管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摸清家底 农经活动全上平台堵住“人情”漏洞
“集体资产交易公告”“集体资产交易结果公示”……打开服务中心官网,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少伟点开“三资公开”一栏,网页立即跳出黄埔区各街道名称,逐级往下点开,内容细化到每个社区每个经济合作社的各项“三资”公开,其中包括“财务公开”“三资交易公开”“工程交易公开”“资产公开”等,合作社内的物业、工厂、店铺资产信息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我们能保证村里的资产全部登记到位,不管是有产权的,还是一些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资产,都能在平台上查到。”陈少伟告诉记者,“三资”管理平台成立之初,为了摸清家底,服务中心颇费了一番功夫,召开股东大会、村民大会,在初步摸清各村的“三资”情况后,经过多次公示,最终确定各村的“三资”家底。
“村民有监督,各级政府有监督,我们有监督,而且,有了‘三资’管理平台,村里即使隐匿资产也没有用。”陈少伟介绍,根据黄埔区“三资”管理的相关规定,村里“三资”的管理必须上“三资”管理平台,“大到一个工厂厂房的租赁,小到一台银行柜员机的安装,都必须经过平台公示。所有自然人都要通过正常渠道以竞投的方式取得物业的承租权、工程的承建权。一个物业的招租,如果一次不成功,则自动进入第二次;若第二次还是流拍,需要调整招投标价格,还要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同意才能降价。”
“私底下交易,合同是录不进平台的,也开不了票据,入不了账,收不了钱。”陈少伟介绍,在“三资”平台建立之前,村里物业的招租可能存在村干部私下将物业以较低价格租给亲朋好友,其利益相关方再转租出去赚差价,或者村干部收受好处后直接以低价将物业出租出去的情况,“而现在有了‘三资’管理平台后,基本杜绝了这些现象。哪怕你是村干部的亲戚、关系户,想要租下村里的物业,想要拿到工程单,你也只能通过公开竞投,价高者得,没有后门可走。”
财务实时监控 喝了几瓶矿泉水老百姓也能管得到
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的方培莲在村里当了25年会计,最近,她正在忙着村里端午节龙舟活动的费用报销。
“这些年村里的财务制度规范了、科学了。事情虽多,但做起来还是得心应手的。”方培莲说,现行的财务制度彻底告别了一把手一支笔时代。“比如这次龙舟赛的费用支出,首先必须召开村经济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会议通过此项开支报街道同意才能实施。龙舟赛相关费用必须先做出预算,预算细化到招待费、矿泉水、龙舟饼、比赛服装、礼炮、交通费用等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预算出来以后在全村公示,公示没异议后才可以。”方培莲介绍,每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有正规的票据,且要经过财务监督人员的审核,相关费用的支出情况除了在村公示栏有公示外,村民也可以通过“三资”管理平台查询。
“平台上什么都可以查到,龙舟赛上喝了几瓶水村民都可以看得到。”方培莲说,“三资”管理平台上的财务公开已经细化到村里财务支出的方方面面,收了多少租、分了多少红、村支书今年的工资是多少,通过平台均可查询。
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公权力形成了有效制约,挪用公款胡吃海喝、牟取私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管理平台有信息显示,有些村违规发放会议补贴被要求退回了,有的村租金迟收被点名了。
黄埔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于2014年在广州市率先实行农村集体网络版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会计账和出纳账都实现在线做账和管理,并与银行实现专线数据对接,银行每月定时向区农村集体“三资”平台推送银行收支流水数据,由系统自动进行核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据介绍,“三资”平台监控系统对全区农村集体的闲置资产、合同到期未正常交易、存款余额实时查询、大额开支、合同租金收取情况、会计科目余额异常等27个指标进行在线实时监控。系统根据各项指标的对比自动形成预警,预警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等形式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手中并全网通报,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各村干部的绩效挂钩。
在实践中自我完善 风清气正局面逐步形成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陈少伟全程参与了“三资”平台的研发。2013年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这个以互联网为载体、将农经管理经验融入其中的“三资”管理平台在短短几月后便开始上线运行,并收效良好。
“人无完人,‘三资’管理平台当然也不可能无懈可击。”陈少伟说,服务中心将根据平台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细节、总结经验,不断地改善系统。
“比如,我们在现场竞投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投标人可以在竞投前围标、串标,甚至有人专靠参与一些竞投拿‘喝茶费’,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但不能治本。”陈少伟介绍,2019年4月,黄埔区率先在广州市成功采用电子竞价方式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电子竞价系统让竞投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全程参与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活动,最大限度地隔绝竞投人之间在交易报名、现场竞投阶段的直接接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过程中串标、围标买标等违规行为发生。
“电子竞投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很受欢迎。”郝春野说,“‘三资’管理平台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在黄埔经商的商人很重要的一个商贸平台,你需要租赁商铺、厂房,你需要揽接工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信息,完成交易。”
“‘三资’上了平台,我们的工作量减少了,村里的收入增加了,村民对村干部也更信任了。”黄埔区红山街双沙社区第五经济合作社副董事长简志斌有感而发。
“自从了有了这个平台,监督加强了,更多想为村民干实事的村干部上了台,我们打心眼里开心。”村民黄伯告诉记者。
据黄埔区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自“三资”管理平台上线以来,原黄埔片涉“三资”信访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且2013年后信访件反映的问题多数都是此前的历史遗留问题。
数据显示,黄埔区自“三资”平台运行至今,通过平台公开交易的村集体资产共4587宗,成交总金额176.06亿元,成交总额与交易底价总额对比增加约26.48亿元,增长率达17.7%。2014年到2018年,黄埔区农村集体收入从14.82亿元增长到25.05亿元,集体分红从9.49亿元增长为26.22亿元。
“从数字上可以看出,黄埔区农村‘三资’管理的一系列措施以及‘三资’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基层风清气正局面的形成。”黄埔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撤销原黄埔区和原萝岗区、成立新的黄埔区后,该区正将原黄埔区在农村“三资”监管方面的相关经验向新黄埔全区逐渐铺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