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方向、找准着力点
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来源:本网原创稿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0-01-06 21:24:11  浏览次数:-  

“感谢组织采信和提醒!这是信任,更是监督。我会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因有群众反映深圳市福城街道某社区工作站存在侵吞社区联防队员计生奖励金问题,福城街道纪工委经研究后决定对该社区启动函询。在福城街道纪工委对函复内容予以采信了结并对自己进行谈话提醒后,该社区党委书记郑重地表态道。

“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持续深化“三项改革”,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总结用好监督执纪“七个看”和问责“六字诀”……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蹄疾步稳,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初步构筑,标本兼治综合效应逐渐凸显。

2019年1月至9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次同比明显增长。其中,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25054人次,占总人次的62.1%,人数和占比均高于去年同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施克辉表示,“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相统一。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持协调推进、同向发力。”

 

以零容忍态度遏增量  突出重点减存量

存量减不下来,增量就难以遏制,增量遏制不住,存量也难以消化。惩治是底线、是后墙,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不能丢,必须稳住高压态势不动摇,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惠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雁行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波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河源市委副书记彭定邦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19年通报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省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释放出广东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且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根据通报,广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柯珠军,肇庆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敏强,揭阳普宁市房地产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吴小青等人,都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这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一以贯之坚持优先查处,以零容忍态度遏增量。

如果不能有效削减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对此,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完善问题线索集体研判机制,整合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和派驻机构力量,更大力度、突出重点减存量。如省纪委监委在处置某厅级干部涉嫌违纪问题线索中,综合考量违纪情节、危害程度、时间节点等因素,认为反映的问题均发生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且问题线索指向模糊、可查性不强,决定对其进行函询,短时间了结该问题线索;在对另一名厅级干部问题线索研判中,认为反映其在党的十八大后仍公车私用300多次、贪污公款近4000元,甚至在党的十九大后仍以出差调研的名目贪污公款1400多元,虽然涉及金额不多,但性质恶劣,果断对其初核并立案审查。通过总结运用监督执纪“七个看”和问责“六字诀”,对情节轻、危害小、时间早的党员干部问题线索,以谈话函询方式进行处置,对重点对象、重点问题予以严肃查处,有效实现线索处置的精准分流,减存量、遏增量一起抓的成效持续显现。

 

增强监督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化标本兼治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是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作为首要职责、第一职责,用好用活监察建议,既通过严厉惩治腐败,形成“不敢腐”的震慑;又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形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

“我委近期在办案中发现,你单位存在长期没有实行轮岗制度,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风险防控缺失,个人权力缺乏相应监管等问题。建议你单位针对监管制度执行不到位和对重点人员缺少刚性监督及约束手段整改落实……”深圳市龙华区某单位曾因工作人员发生违纪违法问题,收到该区纪委监委发出的监察建议书。建议书从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这个“小切口”入手,不仅指出该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更一针见血找出“病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这些为各案发单位“量身定制”的监察建议书,对所发案件进行深入细致“把脉问诊”,找出“病灶”所在,并对症下药提出完善管理、健全制度等建议,成为督促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治本之策。

整改是巡视巡察的“后半篇文章”,决定着巡视巡察的实际效果。去年5月,深圳市委巡察组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院)党组反馈巡察意见后,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派驻八组)在传导责任、强化监督、严肃问责上下真功夫,督促市中院党组切实担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做实做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针对市委巡察反馈意见及移送的问题线索,深圳市中院党组和派驻八组坚持以纪律为标尺,对相关人员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核查,经市中院党组会研究后,共对29名干警给予党内警告、辞退、诫勉、通报批评、谈话提醒等处理,对3名处级干部的轻微违纪问题予以内部通报批评,对7名履职不力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通报,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强化警示震慑和正面引领  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

“我与警示片中的李师曾经认识,没想到今天他成为阶下之囚。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让我们感受更深刻、灵魂受到更大触动。”去年7月,在参加完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警示教育会议暨全省第十八期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后,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感慨地说。

持续办好全省领导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是广东省委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监督,加强党员干部党纪国法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基础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好警示教育这一项基础性工作,持续创新警示教育形式,通过组织参观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旁听庭审、编发忏悔录和警示录、开设警示课等多种形式,用好身边活教材,敲响廉洁警钟。这些涤荡心灵的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既从反面典型案例中吸取了教训,又深刻感受到肩上责任之重大。“我要进一步做到时刻约束自身言行,保持警醒,勤于修身,分清是非黑白,经得起各种考验,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人!” 去年12月17日,广州市天河区纪委监委组织全区25个村改制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赴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天河区凤凰街一位村改制公司董事长在参观时动情地说道。

结合主题教育,挖掘用好广东红色资源,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也是全省各级纪委监委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去年10月21日,江门原创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铁骨丹心林基路》在江门演艺中心成功首演并在各地启动巡演。革命烈士林基路之子林海洪在观看了该剧后感触颇深,并将演出现场用手机录下发给女儿。“我认为话剧是一种感人的、年轻人易接受的方式。希望前辈事迹、烈士精神能借此一代代传承下去。” 林海洪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由广州市纪委监委和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跨年演说于去年12月30日在广州塔精彩上演。除了名人大咖倾情讲述家风故事外,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也齐聚一堂,共话好家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党风端。”广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用好活动成果,持续传播“广州好家风”正能量,助力廉洁广州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