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纪检温度”
给担当者撑腰,让监督有温度,凝聚共识同频共振……冰冷的疫情下,纪检监察干部胸怀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以特有的方式升温党群关系、呵护战“疫”者,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监督在眼前,厚爱在身边,充分彰显纪检监察工作的“暖色调”。
第一书记的“焦虑症”
大年初一,在这个万家喜庆的日子里,坐在驻村值班室的江门开平市纪委监委驻龙胜镇和兴村的第一书记曾伟峰却眉头紧锁,心急如焚,丝毫高兴不起来。
原来,新冠肺炎来势凶猛,但和兴村委会冈咀村村民却还在热情高涨地准备着传统的春节篮球比赛,预计会吸引上千名观众。“目前形势严峻,一定要想办法劝说村民取消这场比赛,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哪怕阻力再大!”
曾伟峰身份有点特别,他集纪检监察干部和第一书记于一身。双重身份,意味着他既当“监督员”又当“战斗员”,必须全力当好村民的“主心骨”,守护好“万家灯火”。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的他,第一时间向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和龙胜镇相关领导报告和沟通相关举措。市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听闻后立刻为其撑腰鼓劲:“不要怕,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令,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来开展工作,你这样处置是对的。”
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曾伟峰当机立断,立即作出取消篮球赛的决定。但是,这个“逆民意”的决定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许多村民还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纷纷表示反对。经过曾伟峰和村干部耐心做思想工作,最后村民才勉强同意。
从“逆民意”到“合民心”的转变之快,出乎曾伟峰的意料。过了没几天,当村民们获悉别的地方由于在抗“疫”期间仍举办聚集性活动,从而导致病毒传播的消息后,这才明白当初村干部的用心良苦,纷纷表示衷心感谢。
面对一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疫情,尽管基层工作者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应对,但部分工作开展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患上“焦虑症”。这时候,有力度有温度的支持就尤为重要。
如何给基层干部撑腰鼓劲?广东省纪委监委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好监督执纪“七个看”和问责“六字诀”,合理容错纠错,激励党员干部大胆作为、勇于作为、善于作为,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精气神,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自监督一线的温度
“这位同志,你的口罩戴反了,金属条一侧应该在鼻梁上方,戴上后还要将这个金属条压实贴紧鼻梁,将口罩的皱褶从上往下拉开,把口鼻和下巴完全覆盖住,这样口罩才能起到防护作用。”
“等等,这种测温仪是不用接触到皮肤的,碰触到皮肤容易造成交叉传染,在测量体温时也不能靠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纪委监察组监督人员及时阻止了村里工作人员的测温动作,并立即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了正确的测温操作。这是发生在榄核镇榄核村劝导岗的温馨一幕。自年初三开始,榄核镇纪委就按照镇党委的统一安排成立了3个监督组下沉一线,对榄核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网络化服务管理中心、医学观察定点酒店等9个部门(场所)、23个村和1个社区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为了让监督检查工作能够做得更细更实,更有力地发挥监督效力,榄核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方雄军利用自己曾在医疗服务单位工作多年的经验,叮嘱各监督组成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强调这次监督检查工作目的首先是关心和爱护监察对象,指导他们在工作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精准监督他们的工作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正、督促改进,激发他们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月过去了,“严”“爱”并济的监督检查工作已显成效。“监督执纪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让我们基层干部在这次‘战疫’中感受到温暖!”之前不会正确使用测温仪、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了技巧;原本对村内外来人员情况模糊不清的村书记也能随口说出本村外来人员的相关情况了;个别村的劝导岗也不再是摆设,已经真正发挥作用,村干部、党员、群众齐上阵,严把“入村关”,为村民筑起了一道保护屏障;各村(社区)设置的监测点登记表格也不再是各式各样的,在镇纪委监察组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后,已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全镇各村(社区)进行了统一规范;居民的防控意识也增强了,出门自觉戴上口罩,主动配合登记和测量体温……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既是严管也是厚爱。广东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在下沉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中,把握好“严”与“宽”的尺度,让监督检查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镇村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
“上不了前线,我们也要出一份力”
“我这有些护目镜,明天就寄回去。虽然上不了前线,但也希望能为抗疫工作出点力。”目前尚在外地家中休产假的肇庆市封开县纪委监委干部小萧,在得知单位急需防护物资的时候,毅然将家中留作自用的护目镜捐赠了出来。
“我托朋友联系一下厂家,再购买些口罩回来。”“我准备了消毒酒精。”“我从家里带来了一次性手套,大家先用上,多层保护。”“下雨了,外务人员如需雨衣、雨鞋、雨伞,就告诉我,我来想办法解决。”……在该县纪委监委的号召和倡议下,一个个像小萧一样人在后方,但仍心系前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涌现出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南粤各个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里。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工作任务艰巨,基本防护物资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确保疫情防控一线同志的工作能顺利开展,各地纪委监委专门成立了后勤保障组,按照“人员值班值守到位、公务车辆分配调度到位、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到位、必需物资配置保障到位、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到位”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还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干部健康情况零报告制度,对本单位人员及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坚持每日一汇总、一报告,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就算上不了前线,我们也要出一份力”,这不仅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共识,人民群众也用行动作出了自己的回应。2月11日傍晚,在肇庆市德庆县纪检监察干部的值守点,出现了充满爱心的一幕:市民密先生为正在值守的纪检监察干部送来了50个一次性口罩、2箱矿泉水。“辛苦你们了,感谢你们天天为我们服务。这里有一些口罩和矿泉水,是我的一点小心意。”
密先生把这些暖人心的东西放下以后,就立马要离去。干部们多次拦下并询问他的详细信息时,他始终不愿多加透漏,只说自己姓密,并反复强调:“你们天天为我们服务,我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说完他就离开了。
“很感谢这些爱心人士,前晚我值守时,有一个小女孩为我们送来了姜茶,她说,‘你们坚守岗位,守护我们的平安,我也应该用实际行动温暖一下你们这些守护者。’”参与值守的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夏冰魁表示,“疫情无情人有情。他们浓浓的爱心大大地鼓舞了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的纪检监察干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