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心窍入高墙——阳江市江城区政协原主席冼学享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来源:尚纪 谭维 谢绍靖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3 11:30:48  浏览次数:-  

“我不上诉,这是我应承担的后果。”站在被告席上的冼学享这样忏悔。

冼学享,2014年6月退休,阳江市江城区政协原主席。2019年4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7月,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同年11月,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冼学享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对退出的受贿所得赃款上缴国库,未退余款继续追缴。

法槌落下,尘埃落定。冼学享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欲望不断膨胀,亲清不分,最终把自己送入高墙。冼学享的堕落轨迹令人唏嘘,值得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不舍“铁饭碗”  当官做着“发财梦”

在冼学享的心里,一直有个经商情结。“如果我一早选择经商,那么我绝对要比在官场上混得好”,在留置期间,冼学享对办案人员袒露心扉,一谈起自己的“梦想”,他滔滔不绝,夸夸其谈。

回顾冼学享的工作经历,他曾经是一个工作能力较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1976年,他从部队退伍回来,直接投身基层工作服务乡邻,为老百姓办事,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诠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后曾在阳江市纪委短暂工作过2年。1991年,冼学享来到江城区政府机关大院,担任该区外经贸委副主任。他工作十分努力,一心甘愿当“开荒牛”,为江城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并且引进了几个“明星项目”。他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不到8年,他就走上副区长的岗位。从那时开始,冼学享自我认定是块“经商的料”。

是从政还是经商?冼学享因断不了发财的念想而踌躇,但他误以为自己掌握的权力能让他从政经商两不误,最终选择去做个亦官亦商的“两面人”,当官发财“两头好处都想占”,左手拿“俸禄”、右手挣“外快”。他坦言,“爬到副区长这个位置,又怎能轻易舍弃呢?”

 

玩弄权术  老子办事儿子收钱

2006年,时任江城区副区长的冼学享分管工业、招商引资,他到东莞引社会商人张某(社会上人称“牛叔”)回江城区做埠场环保工业园项目。“按规定要成立一间公司去做埠场环保工业园项目,还需要两个股东和注册公司住址。”“牛叔”说。这时,冼学享意识到“牛叔”是想得到自己的帮助,他想起自己的大儿子冼某刚毕业,工作尚未有着落,于是“出谋划策”,想到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就是用权力参股,冼张两人当即一拍即合,彼此心照不宣。

于是,冼学享授意大儿子做“挂名股东”,入股20%,并提供家庭地址作为公司注册地址,实为冼学享权力“参股”。按照约定,“牛叔”以128万元的注册资本成立了阳江市瑞贤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埠场环保工业园项目启动后,冼学享则利用其担任埠场环保工业基地项目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挂点埠场镇的职务之便,为瑞贤公司在投资开发埠场环保工业园项目中提供便利和帮助。冼学享及其大儿子在瑞贤公司存续期间没有支付过任何资金,大儿子冼某亦没有参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但直至2013年7月瑞贤公司注销时一直占股20%。

不仅“来者不拒”,冼学享还“主动出击”。2010年,冼学享大儿子冼某成立的建材有限公司急需用钱,冼学享想起“牛叔”讲过埠场环保项目赚钱了会回馈点“饮茶钱”,于是吩咐儿子打电话问“牛叔”,轻松“借”来了50万元。

为实现“经商发财梦”,冼学享煞费苦心,大儿子也成为他手中名副其实的“棋子”。冼学享大儿子冼某称,包括借款、股份等,都是父亲与“牛叔”早已商定好之后,才让他去收受的,他从来没有参与过关于这些事情的任何商议。“在父亲的允许和安排下接受了这些财物”,而且父亲也从来没有就如何得到这些财物与他有过任何沟通和商议,都是直接告诉自己他的决定和安排。

 

发挥权力余温  索取百万贿赂

“牛叔”心知冼学享“经商”的念想一直未消退,便继续榨取他的“权力价值”。

2009年初,冼学享任江城区政协主席,能接触到市、区两级的相关领导,“牛叔”为了能取得大王洲岛项目的投资开发权,遂委托冼学享帮忙。冼学享提出此次不参股,但愿意出面协调关系,交换条件就是在项目建成后,要“牛叔”以极低价格出让一套别墅给自己。虽然没以权力参股,但也不忘用权力来为购买别墅打折扣,心想着“打个折扣又不是什么大事情”。

2011年10月,冼学享大儿子冼某的砖厂急需用钱,冼学享又想到了“牛叔”。他把“牛叔”约到区政协办公室,对“牛叔”说,儿子砖厂急需用钱,希望“借”100万元周转一下。“牛叔”则回应手头紧,过后仅转了50万元到冼学享大儿子账户。起初,冼学享还因“牛叔”没完成“指标”而不高兴,但想想自己并没有想还钱的意思,也就不计较了。随后便授意儿子把钱用在生意经营上。

“我所犯错误的根源是理想信念丢失,核心是权钱交易、公权变现,直接动因是贪欲膨胀。”冼学享这样剖析自己的问题。“公权变现”一词,高度概括了冼学享违纪违法的路径。

此时幡然醒悟,为时已晚矣。本应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却被自己亲手碾碎,并把自己送入了监狱。

 

案件警示

“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干部当官不要以钱为念,要以理想为基础。

明知道严禁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已是三令五申的要求,冼学享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与商人交往过密,利用职务之便搞利益输送,以此得利益、占股份。一系列的案件都表明,一旦伸了手,战胜不了金钱的诱惑,往往陷入“金钱到手,自己到头”的困境。

当官不做发财梦。因贪腐问题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不乏其人,道理不难懂,告诫很直白。为什么屡屡有人行差踏错,从内因来讲,一是党性修养强不强,二是敬畏之心在不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修剪利欲“枝杈”,清除思想“尘埃”。

权力要为民所用。冼学享从一名优秀干部一步步沦为欲望的奴隶、金钱的傀儡,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他妄想用权力“捞一把”完成“经商发财梦”的念头不断蚕食初心,抓紧一切机会“致富”,从此开启了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腐败历程。

位高不能擅权,权重不能谋私。权力是双刃剑,能为人民服务,也能谋取私利。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退休不是护身符。2011年,冼学享大儿子生意出现经营困难,还有3年就退休的冼学享自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权力不用过期作废”,他第一时间就想到“牛叔”,再次开始疯狂而又愚蠢的敛财行为。

原以为这是退休前最后一次疯狂,自己以前做的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会再被追究,能够“安全着陆”。然而,退休不等于“平安着陆”,对于腐败分子而言,没有什么“既往不咎”。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反腐败斗争历程,早已证明这一点。一个个已退休的腐败分子依然被查处的事实充分证明,反腐败没有例外,“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绝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谁,只要涉嫌贪腐,不论躲到哪里,不论在职还是退休,都难逃党纪国法的严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