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主任缘何成了“手机办”主任?
“上班时间难见人,开会多找人代替,指纹签到从没他。”
“这个领导很忙,忙得都是用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息来布置工作!”
湛江吴川市某街道办原主任林某在干部群众中的口碑非常差。
上班不见人、工作不到场,这位林主任到底身在何方、在“忙”些什么?
任职近两年 考勤记录为零
2018年冬,吴川市寒意初露的时候,一封群众匿名举报吴川市某街道办原主任林某长期缺勤、工作不称职、纪律散漫的举报信飘然落入该市纪委监委的举报信箱。
据举报,林某无论“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频繁出现和逗留在市区内一间私营酒庄中。吴川市纪委监委认为,如果举报所言属实,则此事影响极坏,必须彻查。
举报信所说的私营酒庄是解开该案谜团的关键线头。林某是否真的不分上班下班时间,时常流连在私人酒庄中?核查组兵分多路,首先派出核查组人员对此进行核实。果不其然,林某驾驶自己的黑色轿车频繁出现在蹲点办案人员视野之中。镜头下,他多次在工作时间内,肆无忌惮地进出酒庄。群众举报得到初步确认。
同时,另一组办案人员在街道办党政办的调查同样取得了成效。在提取了该街道的出勤指模记录后,核查组发现令人咋舌的事实——林某的出勤指模记录竟然为零!
据调查,从2016年6月1日起该街道办已出台相关考勤管理制度,原则上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一律上班签到后再外出办事,即使有特殊情况因公或因私外出,也要获得分管领导批准后报办公室备案,且需明确外出时间。外出完毕后,还要及时参加考勤,未及时考勤的均视为缺勤。而从2017年3月,林某到任街道办主任起,街道党政办公室早已将他的指纹录入考勤管理系统。也就是说截至调查时止,近两年时间里林某从未按规定进行考勤。
只在酒庄喝茶品酒 不思上班工作
到底是指模机坏了出错?还是林某压根就从没打卡签到,或者不来上班呢?
街道办门口的监控记录是形成证据链的关键一环。核查组立即提取了街道唯一出入口的监控视频,同时协同相关部门到上述酒庄依法取得了酒庄室内外24小时监控视频记录。两个地点的视频一经比对,竟然拼出了林某的“上班”行踪图。
原来,林某喜欢在酒庄内流连,就连上班时间也毫不例外。另外,核查组还发现监控视频中的林某即使当天没有缺勤,也几乎没有准点上班过。这又进一步核实了群众在举报信中反映的“林某有来上班的时候也是经常迟到”问题。
据查,林某进出的私营酒庄,不仅装修豪华、环境舒适优美,既出售洋酒、茶,也配有吉他、爵士鼓等乐器可供玩乐。酒庄所在大楼位于吴川市区,在酒庄以上还有六七层,每层均已对外出租供商家或社会团体使用。因此,大楼内每天出入的人流和各色人物不少。缺勤时,林某多数都会在酒庄中喝茶品酒,与人插科打诨,有时甚至一天三餐、起居饮食,全在里面解决。如此肆无忌惮地无论上下班时间均频繁出入酒庄,这里俨然就成了林某的“家”。
事实上,酒庄还不仅仅只是林某“家”,甚至还是他的“办公室”。他每天对街道工作的指示就多从酒庄中发出,而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打电话发信息。于是,也就有了干部群众口中的“这个领导很忙”,是个“手机办”主任。
另外,核查组还发现,2018年1月至10月19日期间,林某存在多次缺席工作会议的问题。他多次让街道办党委委员梁某某或杨某某代替其参加上级会议和签到。甚至,上级指定由街道办主任参加的会议,林某也多次让人代为签到。
缺勤缺岗 终被免职处分
2018年11月3日,夜色逐渐弥漫,但吴川市纪委监委谈话室内仍灯火通明,气氛严肃。在白墙上黑白色时钟的“嘀嗒”声中,原本强作淡定的林某越来越感到如坐针毡。
随着办案人员询问的深入和屏幕上不断播放的监控视频画面,他的额头沁满了汗珠。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语气平和得如同只是在和林某研究日常工作一般,对着白色本子的表格,逐项与其核实行踪节点,林某既惊又乍,却只有频频点头承认的份。在铁证面前,林某坦承,自己在过去工作中确实存在“不严格按照单位规定执行考勤制度”“不按时上下班甚至有时缺席”“开会找人代替”等违反工作纪律的情况。
经查,林某身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任职期间,擅离岗位,纪律散漫,经常缺岗,不执行单位考勤制度,不准时上班,其行为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上级研究后决定,吴川市纪委监委给予林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职务,调离街道,并责令林某所在街道办对考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
“自己参加工作那么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居然放松了警惕;自己接受组织教育和帮助多年,居然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态度有所懈怠;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本应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居然没有发挥身先士卒作用,做好维护和执行工作纪律的引领者。”事发后,林某对自己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十分后悔,在检讨书中写道,“实在不应该,实在很愚蠢,实在很悔恨,实在无任何借口,应被组织好好批评教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风建设无小事,既关系人心向背,又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林某纪律作风散漫,损耗的不仅是干部群众对他个人的信任,更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这种拖拉、不负责、侥幸、没有纪律观念的思想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给组织抹了黑,也让自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林某在检讨书中沉重地写道。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反映的是干部思想根源。林某上班“迟到早退”看似小问题,实质是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的严重作风问题,主要根源还是官僚主义思想作祟。对这些懒官、庸官,纪检监察部门既要高悬问责利器,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让不干事、不作为的人没有立足之地、容身之所;又要对知错认错、真心悔过的同志进行帮扶,通过帮助、提醒、鼓励,引导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受到处分后,经过组织教育,林某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在新岗位上重整旗鼓再出发。他在检讨书中写道,“本人将知耻后勇,痛改前非,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作风以及业绩,回报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