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和侥幸把他拉入万丈深渊
——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原副主任梁向温
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来源:尚 纪 谭 维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0-07-23 16:51:57  浏览次数:-  

理想信念“总开关”常年失修、监督乏力,让他产生了“在这个位置上,钱来得太容易”的扭曲思想;对金钱的无休止欲望和侥幸心理,让他把单位当成了自己的“钱袋子”和“提款机”,走上了疯狂敛财之路;当他醒悟时已深陷泥淖,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他,就是阳江市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党政办原主任梁向温。“错不在别人,只在我。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被贪欲窃取了灵魂……”梁向温反思说,自己如今身陷囚笼的结局,归根到底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巡察揪出贪腐蛀虫

梁向温自以为能在纪律和法律面前蒙混过关的问题,是在一次巡察中被发现的。

2017年11月,阳江市委派出巡察组对海陵试验区等地区和单位开展巡察。“巡察组刚进驻海陵试验区,就收到一封反映梁向温有关问题线索的举报信,要求巡察组主持公道。”阳江市委巡察组工作人员表示,这封信引起了巡察组的格外关注。

随着巡察工作的不断深入,梁向温在任职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虚开发票报账、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2018年7月4日,根据巡察组移交的问题线索,阳江市纪委监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初核后,对梁向温立案审查调查。

 

把“额外收入”当作工作回报

上个世纪90年代,梁向温从广东江门教育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海陵试验区村镇工作办公室,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就在单位崭露头角。此后,他的仕途步入快车道,先后担任了海陵镇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镇长;海陵试验区劳动局局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海陵试验区文体局局长;海陵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党政办主任。

随着职务的升迁、地位的变化,梁向温不仅党性修养没跟上、纪律意识没增强,反而把权力和职位当成捞取利益的资本,把手伸向了“额外收入”。梁向温回忆,“我错误地认为任职过的各个单位的发展,完全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自己拿各种‘额外收入’是‘理所应当’的。”

2010年,时任海陵区人社局局长的梁向温在兼任海陵岛劳动人事局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后,就盯上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补助资金。他以学员无法长时间参加脱产培训、培训成本过高为由,通过大幅缩短理论课程、实操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的方式,大肆谋取培训专项补助资金差额。

2010年至2013年,海陵区劳动就业技术训练中心(海陵区人社局属下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海陵区训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在梁向温授意下,通过缩短培训课时、制作虚假考勤登记表和培训台账等方式,培训考核6725人。就这样,梁向温不费“吹灰之力”就非法套取国家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543万余元,并用于该中心办公经费等开支。

梁向温后来交代说,“在这个位置上,钱来得太容易。”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基本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大到局里几十万元工程款的支付,小到局和局下属单位几十元的开支,只要手中大笔一挥,便能轻松套取。

在贪念的驱使下,梁向温还挖空心思,通过将单据、发票“改头换面”的方式,开始把真金白银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梁向温多次指使下属从书店、渔产店、酒店等商家处虚开发票拿回单位,用于冲销其个人借款或套取的现金共122万多元。这些钱大都被梁向温用于个人及家庭日常开支、购买小汽车和购房等。

 

心存侥幸   妄图逃避调查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但是在众多身边的警示案例面前,梁向温却一直不以为然,不引以为戒,甚至变本加厉。

“在某办公耗材经营部虚开13份票面金额合计88533元的资料印刷费、招聘会设计费等发票;到闸坡某大酒店虚开了10份票面金额合计63963元餐饮发票……”刑事判决书上清楚地写着梁向温违法犯罪事实。

梁向温目无纪法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他把单位视为自己的‘钱袋子’,花钱如流水,以业务开支为由,每月在单位的借款有时几万、有时十多万元。钱花掉后,便吩咐下属四处虚开发票回单位冲销。”阳江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

监督乏力是梁向温得以大肆敛财的重要外因。曾有下属对梁向温的种种行为提过意见,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敛财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单位同事敢怒不敢言,听之任之的“默许”无疑使梁向温更加肆无忌惮。

但是,梁向温敢在腐败路上“不刹车”,更多是因为他自信手段高明,能逃避“法网”。当过纪委书记的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熟悉办案规则,有出色的反调查能力,不会被查到。同时,他觉得自己有所谓的“安全原则”与“防范高招”:他只收自己认为靠得住、不会出卖自己的人送来的钱;他吩咐下属送钱时必须在办公室里面对面交接,且不能带手机、不能带其他人到场;为避免有人录音录像,在交付钱财时,下属如佩戴手表也会被要求脱下检查,看是否藏有微型录音录像设备……

在审查调查启动前,梁向温做了大量的反调查工作,妄图消灭证据,还与相关人员建立攻守同盟。但事实再次证明,即便做得再天衣无缝,只要做了违纪违法的事,最终也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这样一位钻到钱眼里的蛀虫,在组织找其谈话时仍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并装出一副正义凛然、蒙受“不白之冤”的样子。然而,面对如山铁证,他最终只能供认不讳。

经查,梁向温在任海陵试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局长、旅游文体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期间,存在选人用人任人唯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顶风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向下属单位转嫁业务接待费和其他费用支出;长期“坐收坐支”、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

 

沦为阶下囚   一朝醒悟已太迟

翻开梁向温的堕落轨迹,正是贪欲和侥幸心理把他拉入万丈深渊。

梁向温在剖析自己违纪违法的思想根源时坦言,是欲壑难填、漠视纪法、心存侥幸毁了自己,害了家庭。

在扭曲的思想影响下,侥幸心理成为他堕落的“加速器”。他在忏悔书中写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对方不说谁也不会知道。在贪污公款的时候认为每笔数目小,冲销账目好操作,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出现问题也容易说清楚,问题也不会很大。”正是这种畸形的心理,让他温水煮青蛙般不断沉沦。

2019年8月,梁向温因犯滥用职权罪、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终于停止了一切违法行为,放下了一直背负的心理包袱。我深感惭愧,无颜面对盼儿回家的老母亲,无颜面对相濡以沫的妻子,无颜面对亲人、朋友、同事。希望永远不会再有人犯我的错。”梁向温说。

 

警示与剖析

梁向温在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缺钙”,肆意放纵个人贪欲,迷失了自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当官发财两条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党员干部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道德修炼,切实做到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时,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做出正确的选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