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品西湖
惠州西湖的名号虽不及杭州西湖响亮,但却自带气场,近年更成网红——因为有宾兴馆、桃花溪的簇拥,有东江西枝江的陪衬,更因为有那造福黎民的苏堤之牵引……
宾兴馆始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系专为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们而建,内有70余间房屋,皆狭小逼仄,但书卷味扑面。考生们蜗居其中,与西湖朝夕相伴,心无旁骛地吸江湖之灵气,挥天下之华章,从这里走出了近八十位举人!作为驿站,堪称史上奇迹!据悉,惠州历来尊文重教,乡绅们对学子也是百般呵护,只要该楼有所需求,必争相解囊,故考生们的“鹿鸣宴”餐桌上便五颜六色,煞是撩人;至于相赠盘缠,那更是大手笔,难怪中举者大多不忘反哺黎民,这也见识了赶考者的品德与担当,所谓不忘初心吧!
重修后的宾兴馆,再现了当年的兴盛画面,并浓缩了各个朝代的科举历史,堪称科举文化博物馆。术业有专攻,能挖地三尺淘出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历史,让后人们既见识了科举考试的严谨,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叹科举的阶梯能打破社会层级之间的固化,并给予贫困学子成才的机遇与平台,难怪学子们如过江之鲫般争相扑入历时9天的封闭式考场,等的就是那龙门一跃!人须活在希望里,科举延续的合理性即在于此!
有人说:科举中的八股文过于雕饰,束缚了考生的想象力,不如诗词歌赋酣畅淋漓,直抒胸臆,成就了无数文坛泰斗!其实,历代考场的优秀论文都可pk经典诗词,故不必刻意区分高下尊卑,百花齐放方能推动历史日新月异的发展嘛。而今人重修宾兴馆,除了留下一张网红打卡的名片外,更是为了彰显赶考者与西湖百姓鱼水般相互滋养之大义!
苏东坡,史上著名文豪,浪漫主义词人,也曾经历过千里赶考的艰辛,并得到过父老乡亲们的慷慨扶助;踏入仕途后,也是热情万丈地“白加黑”式奉献,希望能搏个满目灿烂,以报国酬民。然事与愿违,腐朽的封建体制常会无情地牵绊继续赶考的脚步,一些自视甚高者,便陷入抑郁症幻境,或归隐田园,与晨钟暮鼓相伴;或一蹶不振,沽酒买醉终身。而东坡乃何许人,豪放派的代表,不就是小人在皇帝老儿身边拨弄是非吗,不就是流放南夷之地吗,哪怕是贬作庶民咱也初心不移,再为百姓奉献一袍真情!被贬惠州的他下基层、探民声,扶弱济贫,整贪肃风,继续挥笔讨檄,为民请命!是时,西湖常年受水患所累,祸及百姓,他又四处筹资,修建了一条能为黎民御水挡风的苏堤,这就叫担当,是苏东坡在践行当年赶考路上的承诺,是一名不负百姓养育之恩的考生应有的境界与修为!
而今,湖还是那湖,馆还是那馆,就连那一株株千年古榕,也仍以云淡风轻的气度默然伫立。但乾坤更迭,物是人非,现代人的优越感已今非昔比,四十年的改革成果俯拾皆是:桃花溪旁的民宿,两三千元一晚,年轻情侣们连眉头也不皱一下,因为可以倚窗品读西湖近千年历史,玩味“天下不敢小惠州”的现代奇迹,憧憬第二个“深圳”在西湖边崛起,故而国庆中秋的网上订单早已供不应求。
最令人神往的是:为加快经济大循环、双循环的脚步,投资600亿元的世界级文旅项目已落户惠州,打造惠州文旅名片的计划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宛如威尼斯水城的三江一湖堤岸风景的浪漫规划已铺展,堤岸两旁的民居或将出现古朴与新潮交融的惊艳图画,市井生活跃然纸上,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而众多高科技产业亦分批在惠城孵化,并将领跑湾区建设,让国际大佬为之咋舌!这让我们这些曾奔着熊猫汽车城、壳牌石油而来,又匆匆四散而去的寻梦者感到汗颜:毕竟坚守也是赶考者的一种担当哪!由是,我益发敬重正在挥写第二个“深圳”宏伟蓝图的决策者们,他们仍在赶考路上奔跑,续写着苏东坡与西湖百姓相互滋养之鱼水情义,我希望:在未来的西湖苏堤上,将拱起一座赶考者的铜雕,那是新时代赶考者们永不疲倦地厚植理想、回报百姓的精神缩影!不,那座雕像已在惠州百姓的心底初具雏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