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随感

来源:张卓桥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9 13:09:13  浏览次数:-  

年,牛年,说到就到。我,迎来第五个本命年,满六十了。

晨起对镜端详,发如墨,鬓无霜,自感面庞不像父辈,到此年龄,明显老了。但我不自恋,自知心态无论有多年轻,毕竟岁月无情,风刀霜剑,怎可能面不留痕?
老,是无法否认的。

悲乎?貌似无感,其实难免感慨良多,五味杂陈。

人生一甲子,如白驹过隙。

儿时苦中作乐,青年发奋图强,中年爬坡死扛,老来忙碌依然。当下,面临职场谢幕。结局,远超年轻时的梦想。似乎可说,人生无悔,细想又觉成败、功名,不过浮云而已。无非是说明你拼搏过,你比别人幸运的是,你的付出有了一定可以固化成型、眼见可触的认可。欣慰是可以的,骄傲就浅薄了!
中国古代年龄代称,六十岁为“花甲”,七十岁为“古稀”,八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

我想,真若阎罗王恍惚,让我至耄耋,且能生活自理,足矣!可若阎罗王糊涂,让我至期颐,呜呼,吾悲矣!吾惨矣!

“期颐”二字何解?“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都需孝子照养。
何也?年岁至此,定是耳聋眼花,思维混乱,不识亲疏,行动不便。如此情形,可谓细思极恐。

首先要子孝,次之要子能养。俗语有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可是千百年来无数有病老之家的真实写照。所以指望自家儿女别于古来常态,你久卧病榻,他孝心不改,放心,概率相当于买彩票中大奖。

再说“子能养”,可不仅仅儿女有没有能力养的问题,那需要子女有钱,有时间,有意愿,关键是,要特别有耐性。

如此,试问同龄老者,谁人有底气喜迎“期颐”?

再者说,到了人不能认,饭不能食,如此苟且偷生,哪还有什么趣味?关键是,尊严零落成泥,枉对以往刚强。

所以有人说,人至暮年,久卧病榻,最不幸的是有死的愿望而无死的能力;最幸福的是:慢慢活,快快死。我对此深以为然,但怕自己没这个福分。

若有问:刚到“花甲”,尚有余年,有此杂念,是否矫情?

我答曰:多数如此,我非另类。偶尔瞎想,人之常情。虽有无奈,但不悲观。

自我庆幸的是,虽体患三高,但尚无大碍,活些年月,尚可期许。更自得的是,年轻时兴趣爱好广泛,比许多为官之人,除了当官,退休不知何干,要欣慰不已。

所以,终于将要有暇自娱,且身体还行,岂不快哉?!

喜写作,孤灯寂静,放飞联想,愉悦敲键,夜长恨短。

喜书画,条案展纸,挥毫泼墨,照猫画虎,自得其乐。

喜摄影,结伴自驾,饱览河山,置身画中,心境怡然。

喜运动,疾行慢走,挥拍击球,浑身透汗,痛快淋漓。

喜友聚,三五知己,无官身轻,贵贱无忌,把酒言欢。

俗好雅趣多多,何愁时光寂寥?愁的倒是,时间怎么合理安排。倒不是有何奢望,还要在哪一方面,整出点什么名堂。

非也,就是找乐而已。

我对这一天的到来十分渴望。

职场四十年都是弹指之间,三四个月就是一眨眼呗!

可我却有些等不及了,急切地期盼:到时好好地活一回自己。天天睡到自然醒,怡然自得吟夕阳。
人生不圆满十之八九。说“人间不值得”,那是尚未阅历人间百态、品尝苦辣酸甜的幼稚。

我觉得,经历的都是风景,无论疾风暴雨,还是风和日丽,都是品茗饮酒的谈资,都是失眠伴月的回忆。

经历过的真好,尚未经历的更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祖国进步一日千里。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可遐想,不瞎想。憧憬远方,珍惜眼前。

所以啊,与同侪共勉:好好活着,享受生活!

2021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九)晨于冰城陋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