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强健党性筋骨
初秋八月,岭南尚暑,秋意未至,山风轻抚,随车径入郁郁密林山区,怀揣敬仰之情,循迹之心,我来到了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世界客都梅州进行党性锤炼。通过参会、听课及参观叶剑英纪念馆、三河坝战疫纪念园、毛泽东才溪调查纪念馆、古田会议会址、李坚真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基地,我深受触动,获益匪浅。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信念之基不可摇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
知党性,坚定信念,坚守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不怕牺牲,顽强斗争、艰苦创业,源自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自于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源自于他们对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源自于他们对解放劳苦人民的崇高志向。恪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守党的政治立场,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基因之源,更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的绝对遵循。今天,我们要有理想信念,就要坚持信仰不能变,对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追求不能变。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知党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汉代刘向曾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们追寻先辈战斗足迹,瞻仰苏区红色基地,不仅深刻学习感悟了党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还对党的发展历史、斗争历程和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也更加感受到了这些精神财富和红色胜利的来之不易和至为珍贵。虽然隆隆炮声和滚滚硝烟已经在三河坝边消失殆尽,但那嘹亮的军号声、正义的呐喊声,似乎仍然萦绕于青山绿水间,革命的火种也依然在血雨腥风中顽强摇曳出燎原之势……梅县区梅南镇九个村庄的苏区老百姓含泪忍看敌人焚烧家园、屠戮乡亲,虽家破人亡犹不泄露红军去向,这是何等的军民鱼水情,又是何等的党民一家亲?党的峥嵘历史告诉我们:革命之路不是康庄大道,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从来就是伴随着苦难与斗争。
守初心 守为民之心 责任担当不可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色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就是一部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辉史,更是一部勇立潮头担当使命的光辉史。
一要坚持人民为本,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在红色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始终坚持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各项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受到苏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在才溪,毛主席深入群众,细致调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苏区革命工作的开展掌握了第一手客观情况和宝贵经验;在丰顺,李坚真结合自身苦难生活经历,谱写了一篇篇在当地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在古田,红军拿走百姓一点米粮,都会留下买米钱托人转交粮食主人……今天,我们正吹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抗击疫情不放弃一人,我们党正是以这样的情怀,用这样的行动,自始至终在诠释着为民谋福的坚定初心。联系实际,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脱贫攻坚大局。身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应该关注民生,突出政治监督不放松,在监督中服务中心工作,在监督中督促工作落实。
二是坚持国家至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以救国救民、富民强国为己任,虽历无数坎坷险阻、血雨腥风,然终百折不挠,奋斗不止,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的强起来,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家国天下、矢志为民的崇高追求和初心本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辈应心怀天下、志在国家,居安思危、守正创新,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积极投身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洪流之中,方能不负天职不负民,更不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和筚路蓝缕。
行稳路 行致远之路 清廉本色不可丢
鉴史知今,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苏区精神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启程,又如何行稳致远。
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志,矢志不渝。人无大志,草木一生。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政党,若无崇高信仰,无远大理想,无高尚追求,就与乌合之众无异;一个人,若无志向和追求,也会如没有航向的船,随波逐流,难登彼岸。红色苏区的革命先辈在艰难岁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的目的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李坚真“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是敢于斗争、解放穷苦大众的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更是强国富民、复兴中华民族的崇高境界和使命担当。承平年代的今天,党员干部要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志,还要有“功成不必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心中大志奋斗不息。
党员干部要低头走路,抬头看天。低头走路,不致坑洼磕碰,是一种细心和踏实;抬头看路,不致迷失方向,是一种清醒和理性。我们党在“边少穷”地区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毛主席多次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实情,通过紧密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探索革命道路,检视革命方略,以科学精神努力担当作为,便是“低头走路”的良好实践;叶剑英元帅“吕端大事不糊涂”,在人生道路的三次转折之际作出正确选择,在党的三次危难关头作出重大贡献,便是“抬头看天”的真实榜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虽小,也靠脚量。党员干部既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走对路,不偏航、不迷途,也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实事求是走好路,不摔跤、不掉队。
党员干部要作风扎实,勤政廉政。“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广为流传的《苏区干部“十带头歌”》,是当年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一要务实。党员干部要树立良好的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假、大、空”“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不沽名钓誉,虚无缥缈。要学习苏区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学习要实,调研要实,工作要实,实打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二要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大事难事看担当。三河坝战疫,三百勇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转移,留下英勇战斗直至全部壮烈牺牲,这是敢于担当;叶帅每到临危之际挺身而出,机智取胜,这是善于担当。“驼负千斤,蚁负一粒”,立足本职,各尽其能,是对党员干部担当的起码要求。要有担当精神,就要有责任感,有无畏心,有勤勉性,遇事不推诿不躲避,做事不拖沓不掉链。三要清廉。党员干部作风要实更要正,干事创业,清正廉洁是底线。叶帅返乡严控陪同人员人数和接待菜量,李坚真下乡吃饭必交伙食费,苏区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红薯,都是清廉表率。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督人者恒督于人,我们尤其要崇廉尚廉,常怀敬畏,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紧绷纪法之弦;要廉洁自律,谨守纪法,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守清廉阵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苏区精神,山高水长。随着车轮渐行渐远,目睹老区焕新颜,犹闻山歌悦耳边,我顿感浑身通泰,革命先辈、苏区人民给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正在绵延赓续,我们正激情豪迈地驶向新的逐梦筑梦阔道……(作者系省纪委监委驻省住建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