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相伴 清风同行
东湖堤岸,清风徐徐,荷香阵阵,选派到省纪委监委10个月的跟班学习时光转瞬即逝,期间点点滴滴却常浮脑海,它似东湖岸上那缕清风,常常拨动着我的心弦。
刚到委机关,一次常规的警示教育令我至今难忘。教育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部以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为题材拍摄的警示教育片,看到曾在同一战线上的同志因理想信念动摇、放松要求、贪图享乐直至堕落腐化,我在震惊的同时也感触良多,不禁对自己发出关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灵魂拷问。
人的一生,能做到始终坚守初心,甚是难得和可贵。忘掉初心,就丢掉了信念,人生就会迷失方向。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严于律人之前必先严于律己,抱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动摇,经常为自己除尘清垢,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如何做到这些?在委机关的学习工作中,身边人身边事让我看见“初心”,也渐渐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初心”体现在务实的工作中。“工作态度有优劣,工作质量无止境”,机关同事对“会好精绝”四重境界的追求,充分发扬“三耗”精神的态度都深深感染着我。有的同事为了争取更多工作时间,常常午餐、晚餐只啃几个馒头充饥,尽管这样还在时常感慨“时间不够用”;马不停蹄连轴转是委机关很多同事的工作常态,一次专题暗访,工作组平均每天驱车300多公里,步行数万步,深夜还在汇总工作情况,个别同志身体不适在医院吊针处理后就立马投入工作;记得刚到时就领到一项任务——起草一份指导意见,我花了几天时间撰写了一份初稿,交给相关负责同志时,被提醒仍要好好打磨。“打磨”这个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让我明白了纪检监察工作需要具备“工匠精神”,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精雕细琢”,没有“差不多”“过得去”。
有了善的底色才能守得住“初心”。我的工作鉴定上有这么一句话:交往以善为先。这反映了省纪委监委注重打磨善的底色,工作上时时处处体现善的理念。一方面,需有人民情怀。在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期间,同事们走村入户,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同事们还自掏腰包给困难群众购买牛奶等慰问品,体现出纪检监察干部的善良品格。另一方面,要有同理之心。在对部分案件进行审核把关时,相关负责同志曾提醒我:“我们要看到报告的背后是具体的人,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这让我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监督执纪问责不是为了处分人,而是教育人、挽救人,重在帮助干部打开心结、消除顾虑,让其真诚感谢组织、充分相信组织,切实为党加分。只有夯实善的底色,心怀大德大爱,才能真正启发良知、唤醒党性。一些被问责的同志在接受教育后真诚感谢组织,表示将以更大的担当作为努力工作、回报组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廉”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守住“初心”最基本的要求。东湖水光潋滟、荷瓣生香,堤岸清风万里、绿叶轻摇,让我常想起苏东坡先生诗句:“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常自问,东湖的清风与荷香,又属于谁?我认为是廉者得之。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清风与荷香,如果整天为私心所扰、为名利所累、为物欲所惑,又哪有心思去感受这般美景?与东湖美景相映衬的,是办公室内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总有夙夜奉公精益求精的领导,总有埋头苦干不求闻达的同事,总有耐心细致倾囊相授的伙伴……我无数次为眼前的情景所动容,同事却跟我说:“不要羡慕别人,每个人最好的风景都在路上。”
是的,守得住“初心”,一路将会是风光无限。回到东莞市纪委监委,为民、爱民、给民有我一段情,正风、肃纪、反腐有我一份力,一路上可以看到正风反腐使得我们的政治生态更清朗、社会风气更清新、公平正义的阳光更灿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正是我们路上最美的风景。(作者系东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