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信仰与坚守
我国乃诗词大国,古往今来,留下许多名篇佳作,而最令我震撼的,乃是近百年来,一些革命志士发自肺腑的呐喊。以诗言志,轻轻地触摸这些滚烫的诗句,我仿佛摸到了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者的心跳,摸到了赶考路上,那用热血和生命拼成的一段段血染的历史:无数共产党人在黑暗中匍匐前行,举起一颗颗燃烧的心,为后世牵来一片曙光,而这片曙光传递的便是——信仰与坚守。
逆水行舟 力挽狂澜
逢君已恨晚,此别又如何/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斯民正憔悴,吾辈尚蹉跎/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
——李大钊《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彼时,李大钊在日本,听闻国内因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故毅然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继而振臂一呼,于是在他的办公室里,诞生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
黑云压地地裂口,飞龙倒海势蚴蟉……/笔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气进君酒/滴血写诗报良友,天雨金粟泣鬼母/黑风吹海绝地纽,羿与康回笑握手。
——陈独秀《雨夜狂歌答沈二》
陈独秀其时也在北大,许多追随者均围聚在他和李大钊身边,有诗赞曰: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1920年初,李冒险送陈赴天津,在路上商谈建党一事,接着积极策划组织,并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虽只有13人,但却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自此立下一个宏愿:星火燎原,尽快探寻救国救民之路。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无题》
这首诗写出了乱世友人遭逢政治迫害的情景,令人为之动容,被时人称为“三百年来无此作”。
该诗也表达了对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献身革命的理想信念的无比敬仰。正是因为有这种献身精神,我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从一大的50多人,发展到五大之前全国党员达到5.79万余人。
就在我党开始蓬勃发展之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共产党员惨遭杀害。据统计,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党员人数从近6万人骤减至1万多人。
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非同泽柳新秭弱,偶受春风即折腰。
—— 徐特立《言立》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会后,“左”倾领导者调毛泽东专做政府工作,接着又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作为此前的老师、现在的下级,徐特立写下此诗,既表明自己的决心,也为毛泽东鼓劲。早在1927年5月21日,长沙 “马日事变”时,因为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长沙附近就有一万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他义愤填膺,当即找到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李维汉,义无反顾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位朋友劝他:“革命已经失败了,你还加入共产党做什么?”
徐特立气愤地说:“革命成功的时候,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无所谓,正是因为革命失败了,我们才得干。”
这就是信仰。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具有力挽狂澜的气魄。果然,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拨乱反正,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徐特立为何认定他“壮志依然抑九霄”,正是因为他对毛泽东坚守信仰品质的深信不疑。
矢志不渝 前赴后继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 叶挺《囚歌》
叶挺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军长。他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千般利诱,始终不为所动。该诗感情炽烈,抒发了其愿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 夏明翰《就义诗》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夏明翰,于1928年3月20日在汉口余记里刑场就义前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
夏明翰当时年仅28岁。他是湖南衡阳县人,家境较优越,被捕后敌人引诱他,选择投降就可以拥有荣华富贵,选择退缩就能安享儿女绕膝之乐!尽管其时前路茫茫,可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临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可说的,他慨然提笔,大气凛然地书写了这首五言诗。在场的敌人莫不被他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所震撼,他们一直想弄明白:支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为百姓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轻轻吟罢这首白话诗,似有一阵雷声荡过胸腔,这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片赤诚,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当时,我们党的吐故纳新,都是以这种精神为标杆。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决议》明确了入党条件: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抽鸦片、不赌博。
没有好处,没有回报,全是风险,但他们仍矢志不渝。
比如方志敏。他加入共产党后,领导了弋横暴动,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并担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尽管贵为主席,却未有任何俸禄。有一次其母想问他要些饷银,因为此前为供他上学,家里尚欠有大笔债务。
方志敏内疚地对母亲说:“姆妈,我是当了主席,可咱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如今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刚起头,我们每日的饭钿才七分呢!”
方志敏患有严重肺痨,经常咳着咳着就吐血,有一次警卫员心疼他,为他煮了一碗白米粥。方志敏发现大家吃的是米糠野菜,就立即叫来警卫员:“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
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捕。国民党数次派人劝降,但方志敏拒绝了,就义之前,他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牺牲时,他留给家人的遗物,只有两个铜板!国民党人十分惊讶,并感叹道:共产党为什么会赢?因为共产党人非常廉洁!
披荆斩棘 迎来曙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为保存实力,尽快实现为民谋幸福的宏愿,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余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们经历了380多次战斗,最后到达陕北时,只剩下7000余人。而当时国民党军队是200万,如此敌众我寡,红军为何没有溃散?靠的还是信仰。
美国记者斯诺这样描述红军:“这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一切。”
1930年7月28日,《江西民国日报》发布悬赏: “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1934年10月25日,蒋介石再次发布悬赏:“生擒毛泽东、朱德者,赏洋二十五万元。”
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披露:“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抓他,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人一起行走。”
彭德怀也是如此,该书描述道:“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如此视死如归,靠的是什么?
信仰!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陈毅《梅岭三章》
陈毅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这是1936年冬,陈毅在广东南雄梅关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当时他负伤得病藏伏在山林丛莽间20多天,虽然处于危难之际,但其献身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却坚如磐石,并将写下的三首诗藏于衣底。最终指挥部队突围。
此诗充分表现了陈毅为国捐躯的滔天豪情!他这种坚守信仰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蓝蒂裕《示儿》
临近解放时,敌人进行了疯狂的反扑,许多优秀地下党员倒在了黎明前。这是1949年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关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蓝蒂裕,在英勇就义的前夜给5岁的儿子蓝耕荒留下的《示儿》诗。这首写在烟盒纸上的绝笔,被脱险的狱友牢记在心,传给了他的孩子,诗中所表达的坚守信仰情怀,以及对未竟事业的托付,无疑已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好教材。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我的“自白书”》
这是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题为《我的“自白”书》的著名诗篇。他虽然也倒在了黎明前,但他留下的诗句掷地有声,充分展示了信仰的力量,不但让敌人闻之丧胆,而且成为一面精神旗帜,在解放战争的队列中猎猎飘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此诗是毛泽东为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写的。他以此诗明志,并激励大家:为了解救江南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勇追穷寇;而不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患得患失,隔江称霸。
据不完全统计,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捐躯,但截至2018年9月,其中有姓名可考、已列入各级政府编纂的烈士英名录中的,仅有193万人左右。有的地下工作者,因为种种意外,至今都未能恢复身份。正是因为有他们曾在悬崖之上凝视深渊,才撑起了后来所有人共同仰望的黎明。
从这些革命先辈留下的诗词中,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以及坚守信仰的骄傲!所以活在天亮之后的我们,一定不能忘了那些牺牲在黑暗中的勇敢而廉洁的英雄。没有站在悬崖之上的他们,就没有今天灯火里的中国,没有我们党100年前赴后继、不断创新的一页页辉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