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意“不湿鞋”才能走得更坚实

来源:跑 者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9-09-20 11:26:01  浏览次数:-  

时常听到一些朋友对我们公职人员开玩笑说,“你们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啊?!”的确,常在河边走,就有沾水湿鞋的可能。特别是领导干部手握权力,资源信息多,自然成为一些不法商人、投机分子争相拉拢的对象。而这些领导干部当中必定有些理想信念不坚定者,放松警惕,因自身的“恶”性、内心的“私”欲被不法商人、投机分子“温水煮青蛙”式地逐渐拉大,最终被拖下水,“官商一体”,这几年我省查处众多违纪违法案件就是例证。然而,笑过之后,还是要思考的。其实,不难发现:“常在河边走”与“湿鞋”,二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只能是一个托词、一句玩笑。这里,肯定有人要问:那“打湿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河水”太猛烈?抑或“鞋”太软弱?

有人曾把鞋湿人淹、腐败堕落的过程概括为“三步走”:第一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第二步:“既然湿了鞋那就洗洗脚”;第三步:“既然洗了脚那就干脆洗洗澡”。可见,其实打湿“鞋”的并不是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而是自身“恶”性、“私”欲的极度膨胀,这才是一条布满暗流的“河”!如果你脚上的“鞋”不够坚实,不知不觉你就会踏进恶性、私欲的“河”,从而卷入漩涡,无法自拔!

那如何才能不湿鞋?首先,尽量“不在河边走”。远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该参加的宴请不参加、不该接受的利益不接受、不该承受的情谊不承受,在金钱、美色、情谊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一份清醒和一份冷静,初心不忘。

其次,面对“河边风光”的诱惑,党员干部要做到自觉接受监督和严格自律。要通过强化外在规则的力量,唤醒自己的敬畏之心,从而把贪欲之心扼杀于摇篮之中。面对充满诱惑的现实生活,各级党组织要严管厚爱,加强教育提醒;党员干部更要坚决自律,严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那么,即使“在河边走”,“鞋”也会是干净的。

再次,党员干部要养成一种廉洁的习惯,永葆向善的心,让自己脚上的“鞋”更坚实。明朝有个叫徐溥的人,为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做件坏事,或有个坏念头时,就往一个瓶子放一粒黑豆;要是做了好事,则在另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黄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便深刻反省与改正,久而久之,瓶中黄豆渐满,黑豆则屈指可数。徐溥就是凭着这种持久的自我约束,终于成为明朝一代名臣。

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比跑马拉松,没有顽强的意志力,那“42.195”公里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跑完的!所以,廉洁要养成习惯,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做不到的,一定要持之以恒、矢志不移,“小节不保,大节必失”,永视“第一次”为“高压线”。廉洁这根弦要常拉、话要常讲、钟要常敲,这样脚上的“鞋”才能更坚实,才能“常在河边走,决意不湿鞋”,才能终生无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