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助力基层“大治理”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推动监督下沉,把基层监督做实,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基层监督的难点痛点,近几年,佛山各区深入实施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公权力、村级“小微权力”的监督,切实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固本强基 织牢“小微权力”监督网
建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完善监督机制体制,“小微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监察体制改革后,顺德区监委向全部10个镇(街道)派出监察组,监察工作人员105人,与区纪委派驻镇(街道)纪检组、镇(街道)纪(工)委合署办公。全区205个村(社区)中,197个设党委的村(社区)已设立纪委,8个设党支部(党总支)的村(社区)均已设立纪检委员,实现村级纪检监察组织全覆盖。
“组织建立起来之后,还要让人员的‘能力腰杆’硬起来。”顺德区纪委书记邱建文介绍道。为提升基层纪委履职能力,区纪委监委组织全区近900名村级纪检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参与业务培训会、座谈交流会、工作论坛、培训班、“以巡代训”等方式,强化村级纪检干部监督意识和业务能力。
为织密基层监督网络,三水区于2020年进一步开展村级纪委建设,目前已在56个设党委的村(社区)设立纪委,16个设党总支(党支部)的村(社区)设纪检委员。为切实发挥村(社区)纪委监督作用,三水区纪委监委设置了三道制度保障:一是村(社区)纪委书记提名,考察由镇(街道)纪(工)委为主;二是建立纪检监察联络员工作机制,联络员编制设在镇(街道)、由镇(街道)纪(工)委管理领导、专职分片开展村(社区)监督工作,强化上级监督;三是制度性地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选举任命为村(社区)纪委副书记或委员,为有效开展同级监督完善制度通道,做实同级监督。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善用第三方专业服务是充实基层监督力量,是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的重要补充。2020年9月,三水区纪委监委以白坭镇为试点,从镇机关、村(社区)、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聘选首批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10人,强化对“小微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主要负责协助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明察暗访,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发现重大问题、线索及时反馈等工作。比如,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肖敏华发现了该镇部分村(社区)奖金、补贴发放存在漏洞,随即向镇纪委反映问题。派出白坭镇监察组深入了解情况后,对该镇农业农村办发出监察建议书,推动出台了《白坭镇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办法》,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
在顺德区杏坛镇,该镇纪委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人员对15个村(社区)干部开展明察暗访,结合信访举报、日常监督、巡察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向村(社区)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无处遁形。
提级处置 破解基层一把手监督难题
村(社区)一把手监督往往存在上级监督远、同级监督软、群众监督弱的难点,导致村(社区)一把手容易成为不法商人的“围猎”对象。当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已全面启动,换届后将实行“一肩挑”,届时村(社区)一把手的权力更为集中。只有加强对“一肩挑”的监督管理,才能引导村(社区)一把手当好带领基层发展的“领头雁”。
为强化对一把手监督,对村(社区)“两委”一把手问题线索,三水区纪委监委采取了领导包案和提级办理的创新举措。2018年来,全区共开展有关问题线索领导包案22件次,对14条问题线索实施提级办理。其中重点查办了西南街道洲边村“两委”原一把手李佑光在村集体土地招投标过程中为亲属谋取私利、侵占集体资金,大塘镇“两委”原一把手黄立强私设小金库,擅自将上级下拨工作经费作为奖金发放等违纪案件,形成有效震慑,有效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顺德区对涉及村(社区)党组织一把手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件实行“上提一级”处理,由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归口受理,转委案管室分呈各常委委员进行研判后再分类处置。常态化开展区纪委监委领导包案督办重点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工作,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涉及村居一把手等基层典型信访举报,由相关分管领导提级直查督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顺德区对村(社区)一把手立案13件,提级办理问题线索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对村(社区)干部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立案10件。
为盯住基层“关键少数”,佛山市持续进行探索创新。佛山市纪委监委于202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监督的意见》,提出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一把手问题线索提级处置、强化村(社区)小微权力监督制约等八条监督举措。为加强微权力监督建章立制,压实村(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解决群众关心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的“大政治”。
协同联动 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基层社会是熟人社会,存在人情关系网复杂、同级监督难等问题。“为了有效破解村(社区)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三水区整合各镇(街道)纪检监察、党建、农业农村等部门人员组建巡察组,采取交叉巡察的方式,今年来已实现对全区71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全覆盖。”三水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道。
开展村级党组织巡察成为三水区监督基层“小微权力”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区通过巡察共发现问题 732个,发现问题线索143条,立案31人,在巡察整改中新建立或修订完善制度93个。此外,该区围绕巡察中出现的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方面问题进行研判,先后形成13份问题移交函和调研报告,强化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精准把握。
探索区、镇(街)、村(社区)的协同联动监督机制,也是堵上基层监督漏洞的举措。2019年8月,三水区出台了《三水区纪委监委建立派驻机构和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协作区工作办法(试行)》,设立6个协作区,将15个派驻机构、7个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和对口联系单位纳入协作区运行,每个协作区由区纪委常委或区监委委员担任负责人,对口联系纪检监察室负责人为联络员。
协作区工作制度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推动疑难棘手案件的查办。2020年初,三水区芦苞镇纪委接到群众举报,某村民小组组长赖某收受外村人陈某的好处费8万元,帮助其购得宅基地地块,涉嫌违反有关规定。由于调查对象事先串供,案件调查一度陷入僵局。三水区纪委监委迅速启动协作区办案制度,对口联系该镇纪委的区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与芦苞镇纪委共同研究剖析案情,调取、分析银行流水等材料。结合取得的证据,区纪委监委的办案“老手”带领基层纪委工作人员对涉事7人进行谈话,案件很快取得突破,赖某等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成立协作区以来,三水全区线索处置达279件,立案142件,结案150件,处分105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289人次。
顺德区勒流街道建立了纪检监察干部挂点监督村居工作机制,将力量下沉到基层,每名纪检监察干部挂点联系1至2个重点村居,通过镇村纪委联动,以镇带村,导入式引领村级纪委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如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监督、创文复评现场监督、基层工作人员执法专项监督等,通过镇村联动提升了基层监督治理效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