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描绘政治生态“脸谱”
——佛山市禅城区试点探索政治生态评估系统

来源:佛纪宣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8-12-21 12:13:01  浏览次数:-  

今年4月,佛山市在广东省率先探索建设基层政治生态评估机制,在政务大数据基础较好的禅城区试点先行。目前,首份综合评估报告和专项问题快报已出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佛山试点构建基层政治生态评估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实现政治生态可透视、可量化、可净化,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以及评价使用干部提供重要抓手,为纪委监委履行职责提供精准、高效、智能的重要手段,助力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佛山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构建正负双向指标体系  政治生态画像从“写意画”到“工笔画”

“现在做到了情况清、底数明,抓政治生态建设比以前更有底气了。”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欣喜地告诉记者。他表示,过去自己天天在基层跑,也很难全面掌握全区4个镇街、29个部门的政治生态状况。如今有了评估系统,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几秒钟之后,一份政治生态评估报告就已经自动生成,把地区、部门政治生态的模糊感知,变成了清晰具体的评估报告,实现了从“写意画”到“工笔画”的转变。

这一项巨大变化源自于评估系统的建立。今年4月份,佛山市纪委监委以禅城区为试点,探索建设基层政治生态评估机制。

“如何实现政治生态可透视、可量化?”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禅城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委副主任冯翠红半个月来为这个难题茶饭不思。

经过思考、探讨、考察,评估系统建设小组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出路,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中央有关精神,围绕“增强政治忠诚度、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加强一把手监督、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队伍纪律作风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改善社会风气”七个方面,勾勒政治生态建设的框架内容及重点监测点,形成政治生态建设的指引。

立足政治生态评估的七个方面,禅城区建立了“一套标准化评估指标体系+一个智能化评估系统+一套常态化运行机制”的政治生态评估模式。

禅城区分别针对单位和个人,构建正负向指标体系,“负向”扣分,“正向”得分。其中,单位的负向指标体系包含政治忠诚、政治文化、领导班子、选人用人、改革发展、纪律作风、社会风气等7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在个人的负向指标则包含政治素养、纪律作风、利益冲突、财产状况、境外关系、婚姻状况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点开“领导班子”这项指标,一把手政治修为、落实“两个责任”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甚至领导干部家风情况等二级指标都清晰可见。

禅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负向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对巡察、述责述廉、监督问责、审计等发现的问题深挖根源,还对近三年来本地查办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进行“庖丁解牛”式剖析,对症状分析归类。“我们的指标体系包含动态指标,确保与时俱进。”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局之年,查看“社会风气”指标,是否存在黑恶势力、群众是否有序参与反腐败等也在二级指标之列。

 

运用大数据分析  政治生态修复从“病情不明”到“对症下药”

如何对禅城区政治生态进行科学精准地评估?禅城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一条以大数据巡护涵养政治好生态的创新路径,串起分散的“数据孤岛”,让“信息”开口说话,依托海量信息数据强力支撑系统运作。

禅城区充分利用本地信息化基础较好和一门式改革数据互通共享的优势,采集了市区两级纪委监委、巡察、信访、督查、组织、公安、法院、审计、工商、国土等19个单位31类数据信息,构建以“大数据分析为主、人工校验为辅,线上采集业务数据为主、线下录入数据为辅”的政治生态评估体系。现已导入了5.8亿条数据,相关数据还在动态收集中。

政治生态就像自然生态一样,森林、树木都是重点。禅城区将区内各镇街、单位、公职人员的零零碎碎“点”状信息互相叠加,成为全区政治生态的“面”上情况,因此绘就精准的“全息画像”。基层政治生态发展情况可直观分辨。

在评估系统界面上,禅城区地图是一张“三色图”。三街一镇颜色不尽相同,绿色代表政治生态良好,黄色代表存在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关注,红色代表问题较多,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及时介入。各镇街区域内“枯叶”标志越多,则代表需要关注的问题越多。

按照“一季度一分析、半年一评估、紧急性重要性普遍性问题专项快报”等制度方式,禅城区纪委监委及时向区委提交政治生态评估报告。这份评估报告,就像一个单位政治生态的“体检报告”,“政治生态得了什么病,症状如何,程度如何,报告上都写得一清二楚。”禅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植伟生说。

有病治病,对症治人。“体检报告”清晰列明“症状”,禅城区将按照立行立改、标本兼治的思维进行净化和修复,真正拔除病灶。针对某单位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区委迅速开出了药方:约谈单位党组织一把手,酝酿班子构成调整方案,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今年以来,该区立案23件,移送司法机关8人,对部分问题较轻的干部进行谈话提醒,做到“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

 

强化结果运用  监督执纪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出击”

“以为不暴露身份、不讲出单位,交2000块钱罚款,酒驾问题就掩盖过去了,想不到还是躲不过”。近日,禅城区某机关干部在接受纪律审查时后悔不已。禅城区依托政治生态评估系统基于公职人员信息与公安部门的治安管理处罚信息精准比对,揭开“隐身衣”,使违纪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助推监督更加精准高效。

“过去,我们需要通过人工方式查询党员干部的违法信息,工作量极大,操作难度如同‘大海捞针’。如今存在问题的,系统会自动预警,查处起来容易多了。”禅城区纪委工作人员老张说。禅城区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既可以对管党治党的突出性、普遍性问题进行预警,也对全区9000多名公职人员展开廉情关注,及时捕捉苗头性问题信息,及时预警提醒,做到抓早抓小。

发现问题、问责干部并不是开发政治生态评估系统目的,对问题预防处置抓早抓小、挽救干部、修复生态才是导向。通过试点探索,禅城区通过预警和评估,发挥问题早发现、早纠正的作用,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不久前,评估系统对禅城区一名公职人员亮起了红灯预警。系统显示其于2016年与他人合资注册1家公司。发现了这一异常现象后,禅城区纪委监委对该干部进行了函询。该干部如实向组织说明情况属实,交代没有从中获得实际收益,马上办理注销登记,并向组织提交了检讨书,诚恳承认错误,表示以后坚决不再从事营利性活动。

禅城区还建立结果运用机制,通过数据多元分析、立体呈现,为干部调整使用和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在对职能部门精准画像的同时,禅城区依托政治生态评估系统对各单位党委班子进行整体画像,根据领导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文化、领导班子、选人用人、纪律作风、社会风气等指标,一个党员干部是什么样子,系统就已经产生了精准的“全息画像”。系统对于单位的评估结果,将作为约谈、巡察、审计、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个人的评估结果,将作为选人用人、廉政审核、评先评优的辅助参考,推动政治生态评估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附件: